在解决河东的问题之前,刘邦先要在政治上树起自己的大旗来。既然项羽将他封为“汉王”,那么“汉”这块招牌,刘邦也就欣然接受了。不过现在的“汉”,已经不是困在汉中的“汉”了。第一次东征回来之后的刘邦,已经充分相信自己成为秦地新的主人了。为了巩固这种结果,他甚至把之间的皇家园林,都开放给了民众去耕种。而换来的结果,就是可以毫无阻力的,将“秦地”变身为“汉地”(政治上的象征,就是“易社稷”)。
对于刘邦的迅速崛起,项羽暂时还没有时间重点关注,因为东线现在的状况还是一团糟。可以说,除了楚地以外,燕、赵、梁、齐几地都出状况了(具体出了什么状况,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就项羽来说,刘邦就算打过来,也还得一段时间,但对于和关中一河之隔的“河东”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紧接着的目标,就会是河东。而对于河东的西魏王(魏豹)来说,他可以选择象韩王昌那样,忠于项羽;也可以选择象河南王那样,顺势倒向刘邦。
在项羽的分封体系中,一部分是他一手扶植起来的亲信,如韩王昌、殷王昂,楚地那三个王;另一部分在张楚时代受封的“王”(包括他们的继承者),则是属于被边缘化的。而这部分人,也是最有可能背叛项羽的。很显然,魏豹就是属于后者。如果不是魏在中原的领地,被项羽直辖了,也许现在的他已经加入叛乱者的行列了。既然现在有机会,站在刘邦的大旗下出这口恶气,那么西魏也就没有理由,为项羽做炮灰了。因此在刘邦率军渡过黄河,jin_ru河东之后,西魏很快便加入了汉军阵营。
当你在政治上得势时,总是能够事半功倍的。西魏的归附,加快了刘邦的东进步伐。而按照顺序,汉军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河nei的“殷王”了。从最初的部署来看,司马迁的这位祖先,就是为了防备西魏的变数的。尽管我们说,项羽这些分封,在战略上很有问题。不过以他对这些诸侯的了解,所做的这些平衡之策,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最起码,殷王在面对汉军的攻击时,就没有顺风倒,而是忠实的履行了他的职责。
依汉军现在的实力而言,殷王是没有取胜机会的。唯一的作用,就是支撑住,等待楚军主力的支援。只是现在的项羽,正在齐地收拾那个最不听话的齐王“田荣”,并没有时间来支援河nei。在这种情况下,河nei也很快成为了刘邦的属地。而那位殷王,在被俘之后也成为了识时务的俊杰。在我们这些看客眼里,这些不时转变风向的“诸侯”,似乎很让人不齿。但身处在这样的乱世,大家本来也就是谋个富贵。既然没有称霸天下的能力,那么找个靠谱的靠山也属正常。特别是在旧有的国家认同体系已经消失,而新的体系又未建立的时候。这种政治上的变化,并不会让人有太多负罪_gan。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