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尽管在睢水之战中(楚汉第一战役),项羽凭借胜利,已经慑_fu了齐、赵两国,让他们在名义上又顺_fu了西楚的霸权。但谁都知道,这次顺_fu只是表面的,一旦楚军在前线战事不利,这些“异端”随时有可能抄了楚军的后路。对于这点,刘邦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当他在荥阳一线苦苦支撑时,也派出了使者游说这些观望的诸侯,希望他们能够象黥布那样站到汉军一边来。
最先和刘邦达成战略同盟的,是那位和韩信、黥布并称为汉初三在名将的“彭越”。说起彭越这个人,其实很有意思。可能和他的出身地“巨野”一直是几方博弈的焦点地区有关,这位枭雄在起兵之后,就一直不忙于站队。虽然和项羽、刘邦、田荣等诸侯,都曾经He作过,但在政治上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受过谁节制。从这点看,彭越更象个“游击将军”。不过从他的活动区域来看,倒是对中原东部(梁地)至泗水一线非常_gan兴趣。问题是,这块区域是项羽的自留地,除非项羽倒台,彭越是没有可能染指这一区域的。因此在刘邦率联军东征彭城时,彭越也加入了盟军,独立在梁地攻城掠地。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与其说是在为汉家打天下,不如说是在为自己圈地。
基于自己的诉求,和项羽有不可T和的结构x矛盾。在汉军主力败退到了荥阳一线后,彭越和他的军队,仍然执着的在西楚的腹地游击楚军。毕竟如果汉军胜了,彭越还有机会实现自己梁地称王的梦想;而如果项羽胜了的话,是绝没有可能给他留下一块封地的。正是因为有了彭越的袭扰,项羽继续追击刘邦的决心动摇了。前面也分析过了,项羽对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西部那些高地。也正是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想法,让二千多年后的毛,写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句来。
项羽在战略方向上的认识不清,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这样。最起码他最尊重的谋士亚父“范增”,就很清楚刘邦才是最大的威胁。即使真到了要和刘邦平分天下的地步,以荥阳为分割点,对于项羽来说来不是个好方案,最起码要把分割线,放在函谷关一线,双方才有可能真正达成平衡。正是由于有了范增的力谏,项羽最终才没有放弃对荥阳的攻击,与刘邦达成和平协议。既然不能用政治手段,解除掉荥阳之围,而彭越的游击行动,又无法从_geng本上动摇楚军的决心,那么刘邦就只能另辟蹊径,想其他办法来打破僵局了。
正面不能突破,对手彭越在后方的游击,又不能起到决定x作用。那么刘邦在战略上就必须把视线,放在南、北两翼了。如果河北的赵国,和两湖一带的衡山、临江两王,能够和和汉军形成同盟的话,那么楚军就有可能陷入三面包围的境地了。问题是现在楚军正处于战略进攻的时候,又有黥布这个不成功的例子在前面。再想让这些已经有了一亩三分地的诸侯们,出头叛徒楚归汉就难了(彭越不一样,因为没有_geng基之地)。当然,这些诸侯们也不是看不出,刘邦在战略上所占据的优势(民心、政治、地理)。所以上述三个诸侯,所秉持的态度,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即不帮楚,也不帮汉。或者说是在名义上归项羽节制,实际上却只是观战。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