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楚汉相争这段历史的朋友,大都对韩信这个人很_gan兴趣。的确,就军事层面来看,汉军的胜利很大程度可以算是韩信之功。如果拿他又项羽相比的话,应该说二者都是军事天才,只不过项羽的表现,更象是一个可以决胜一场战役胜负的将才(所以才对x格相近的黥布,另眼想看);而韩信则是一个更加全面的帅才。
韩信的军事才能,在刘邦被迫率军入汉中时,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萧何冒着生命危险“月下追韩信”后。他对于汉军入主三秦的政治优势,作出了j准的分析,并很快得到了验证。即使是在战术层面,韩信的策略运用,也远比猛打猛冲的项羽来的丰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策略的运用,成为了声东击西战术的代名词,并被后世军事家奉为经典。其实就韩信本人来说,这项战术也很快又一次得到的运用。在攻取河东的时候,西魏将主力布置在临近黄河拐角的“蒲坂”(河对面,是关中的“临晋”),以防备汉军渡河攻击。魏豹这样部署,不是说没有道理。毕竟临晋——蒲坂一线的“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西河两岸的主要路线。前次刘邦第二次东征,也正是由此渡河,并最终收取河东、河nei的。
在秦晋争霸部分,我们曾经分析过,分隔河东河西的这段南北向黄河,被单独称之为“西河”,而蒲津渡,并非是唯一渡过西河的渡口。和蒲津渡齐名的,还有由关中盆地的东北角,韩城北部的“龙门渡”,只不过这个渡口,由于黄河刚从晋陕大峡谷钻出,水流湍急,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渡河的。而韩信最终选择的渡河地点,是在龙门渡南面的“夏阳渡”(韩城市南芝川镇)。黄河的河道到了这里,已经变宽,水流也变缓了。
其实韩信在哪里渡河并不重要,因为除了夏阳渡外,还可以有风凌渡、茅津渡等,这些在先秦就已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古渡,帮助汉军到达河东(参见《黄河古渡示意图》)。除非魏军有足够的兵力将所有的渡口封锁,否则汉军总是能寻找到机会渡河的(想想当年秦晋争霸时,也同样很难阻止对方的渡河攻击)。有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先例在,魏豹并非没有想到过,韩信会故技重施。而韩信这次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处,就是让魏豹相信了他一定会从蒲津渡渡河,并把主力集中于此。做到这点的关键,就是把能关中能征T的所有的船只,集中在临晋。既然汉中所船只都集中于此,魏军也就没理由分散兵力,于其他可能的渡口了。
至于说韩信最后的渡河方式,倒是非常奇特,史称“木罂渡河”。说穿了,就是瓦缸,外面绑着木头作为运兵船。
渡河之后的韩信,并没有南下和魏军主力交锋,而是迂回到魏军腹地,去攻击包括重镇“安邑”在nei的城邑。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打乱魏军的部署,让他们在一匆忙回军救援时,自乱阵脚。另一方面,也可以封堵魏豹在战败之后,经由轵关陉,逃往楚地的后路。而有了韩信的这些战术运用,加上刘邦已经建立起来的政治声望,魏豹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