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萨达姆,相信最起码在国观上,应该不会有人不知道这位伊拉克“前”总统。如果阿拉伯世界,包括整个中东在nei,是一个封闭的,没有外力干扰的世界。那么萨达姆可能现在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问题是以伊拉克的地缘位置,和它那丰富的石油储量,注定了这片土地的命运,是不能由自己来掌控的。正如现在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这个世界的霸权,仍然还是美国手中,而对中东事务干涉最多的,也就是美国。就伊拉克的情况来看,美国人并不是在萨达姆入侵伊朗,准备挟持更多的石油资源,以实现他“阿拉伯复兴”的梦想时,才开始介入的。事实上,和N多反美战士一样,萨达姆当初也曾经是美国的亲密战友。
当一个国家,试图政治介入一个地区时,有一个“少数派原则”。即在大部分时候,你会倾向于支持这个区域中,势力比较弱小的一方,以牵制力量更为强大的一方。这并不代表实施这项策略的政治家,人x有多少的高尚,愿意扶贫济危,而是为了让该区域达到平衡,避免出现一家独大,反过来背离自己。_geng据这个原则,如果让美国人在中东选择盟友的话,孤独的波斯人,会是最好的选择。经常有朋友问我,美国最想灭掉的是不是伊朗。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如果从政权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确是非常想解决掉伊朗现在的政治体系;但如果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东的地缘利益来说,伊朗这个国家却是美国所需要的,也是很有可能结成亲密联盟的。
事实上,在伊朗成为现代化意义上的国家之后,美国曾经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象绝大部分的穆斯林国家一样,伊朗在建国之后,经历过君主制阶段。如果从现代政治的角度看,君主制无疑是过去式的政治体制,但对于这片“封建思想”浓厚的土地来说,能够将权力集中使用的君主制,在国家建立阶段,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在一个国家趋于稳定之后,君主们往往就在面对自下而上,要求介入权力的声音和压力了。能够搞的掂的,目前还能够维持(向下分权是一种方法;国家拥有高额的财富,并让国民享受到一定利益,也是缓和下层政治需求的一种方式);而搞不掂的,君主们就只有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象伊拉克和伊朗,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为波斯人建立现代国家的王朝,叫作“巴列维王朝”(1925——1979)。在二战之后,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世界陷入冷战格局的时候,伊朗人选择了站到美国一边。当时伊朗的政治和文化西化程度,并不亚于neng亚入欧的土耳其。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回上世纪70年代的伊朗,你很难相信自己是在一个穆斯林国家。相比于现在黑色T的,宗教化的伊朗,你将会看到一个和当时西方生活方式无异的,完全开放的伊朗。这段曾经的世俗化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伊朗现在的文化。虽然在现在的伊朗,nvx仍然必须D头巾才能上街,但最起码色男们有机会,看到波斯nv那j致的面容了。
对于冷战初期的美、苏来说,并不能做对冷战本身,有太多的计划。大家都是在尽量的争取更多的盟友,并且极力避免自己在某一地区,出现真空。而从伊朗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选择加入西方阵营,是因为对俄国人的恐惧。基于俄国人长久以来对印度洋的渴望,伊朗在北方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地缘压力。而出于同样的地缘因素,美国人也曾经对中国的加入,寄予厚望。只不过当时的中国,因为意识形态和nei部博弈的问题,选择和自己那危险的邻居结盟罢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