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伦河与阿拉伯河He体的过程中,人类活动起到了加速作用。观察两河交汇之处,我们会看到在阿拉伯河的东侧,有一座伊朗城市叫作“霍拉姆沙赫尔”。大约是在一千年前,整个波斯高原和阿拉伯半岛,是处在阿拉伯帝国的控制当中(阶段是波斯化的“黑_yi大食”时期)。为了打通两河平原与波斯高原的水陆通道,阿拉伯人在卡伦河与阿拉伯河接近相交的“霍拉姆沙赫尔”挖通了运河,正式将两大水系打通。这样的话,最起码从阿拉伯河中游核心城市“巴士拉”,一直到卡伦河下游核心城市“阿瓦士”之间,就可以通航了(阿瓦士以北的低海拔地区,以及底格里斯河下游,也有一定的通航条件)。这对于帝国控制波斯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这只是一条连接通道罢了。卡伦河的主要水流,还是固执的在阿拉伯河东侧,独立的流入大海。
虽然在最初的时候,连接卡伦河——阿拉伯河的运河只是航运的一个选项,但到了19世纪末,波斯人发现卡伦河原有的河道,已经逐渐干涸,而他们如果再想航运出海的话,就不得不和阿拉伯人共用同一条河流——阿拉伯河了。从自然变迁的角度来看,两河He体的日子总是会来到的,只不过最初这种基于地缘政治改变水系原貌的做法,无疑加速了这个进程,并最终仍然在地缘政治上,体现出了它的影响力。
既然阿拉伯河对于伊朗人来说,有了现实的地缘意义,那么波斯人和当时控制两河流域的土耳其人之间的博弈就再所难免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交锋,波斯人终于在1847年,通过和奥斯曼帝国签订的《埃尔祖M_条约》,获得了阿拉伯河的通行权,并He法的控制了卡伦河口以南的,阿拉伯河东岸土地。而在随后的历史中,波斯人借着土耳其人疲于应对欧洲战事,以及伊拉克独立的机会,分别于1913年和1937年,为自己在阿拉伯河东岸的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争取到了部分阿拉伯河的主权。_geng据协议,这两个城市所对应的河道,国境线遵循主航道原则(否则伊朗的船就算靠了岸,也还是在邻国的国土上)。
上述突破,显然并不能波斯人满意。因为航道仍然在伊拉克人的手中,伊朗仍需付费才能使用。更为重要的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这种格局无疑是十分危险的。特别是在波斯湾的石油得到开发,伊朗需要由阿拉伯河的阿巴丹港运油出海的时候。所以,只要卡伦河口以下的阿拉伯河,不能以主航道为国境线,两伊之间达不成地缘平衡,而战争也就很难避免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