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的角度看,以色列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都取得了近乎完美的结果。在从埃及人手中夺取西奈半岛;叙利亚人那里占得了戈兰高地;吞并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在nei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并顺带把约旦从耶尔库克河下游南岸赶走之后,以色列在地缘安全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保证。如果以色列的政治家们仍嫌不满意的话,再想办法把黎巴neng境nei的北加利利山脉吃掉,以色列的地缘结构就会更加完美了。不过鉴于黎巴neng本身的体量,并不足以威胁以色列的安全,这片高地并非非拿不可(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的政治家最终还是没能放过这片土地)。
如果能够保住上述战利品,相信犹太人是非常愿意以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的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和邻居们签订和平协议的。然而从阿拉伯人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从战略安全角度来看,约旦人并非不可以接受放弃约旦河西岸,最起码他们的首都安曼,和以色列之间还有外约旦高原做缓冲,但埃及人却怎么也不可能接受,以色列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东岸的存在。那样的话,不仅运河的安全会受到直接影响,埃及的心脏——开罗,也毫无安全可言。至于叙利亚人,当他们站在戈兰高地上时,以色列人会担心他们的水源安全;而当以色列军队控制戈兰高地后,大马士革就必须直接承受军事压力了。
既然阿拉伯人无法接受战争的结果,那么双方的战争状态就不可避免的还将持续下去。只不过已经在战略上,接近取得完美结果的以色列,这时的战略思维出现了微妙变化。既然想拿到的,都已经拿到了,如何保住这些胜利果实,就成为了以色列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一贯以攻代守的以色列军队,也不可避免的开始转入战略防御了。这其中最为典型表现就是,以色列开始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修建一条坚固的防线——巴列夫防线。
修建“巴列夫防线”看起来,并非多余之举,因为无论是当事双方还是我们,都很容易看出,埃及人是绝不会放弃西奈半岛的,也就是说这场战争迟早会暴发的。只不过,一场全面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消耗。无论下一次战争,谁会是战术主动者,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不过这并不代表埃及人就会在准备好之前,和以色列和平共处了。要知道,作为阿拉伯世界的盟主,如果被以色列占据这么大一片战略要地,而不及时作出反应的话,埃及的领导能力势必会受到很大质疑,并直接影响到下一轮战争的外交准备工作(埃及如果独自发动战争的话,是没有胜算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