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以色列的纵shen问题,先发制人一直是他们的战术主导思想。只是正常情况下,没有谁会为了战争而战争的,先发制人的前提,是你必须预判出危险即将来临。依照以色列的动员能力,参谋们要求情报部门提供的预警时间是48小时。也就是说,犹太人只需要两天时间,就有把握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非常可惜的是,这一次埃及准备的太充分了,以色列方面直到战争马上就要打响了,还在争论埃及人会不会真的有胆发动战争。
在现代战争的技术条件下,如果想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话,是没有可能在瞒过对方的情况下,将军队T至前线的。不过要想瞒天过海的话,战术上也不是没有办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演习之名T动军队。假如对方警觉了,jin_ru战备状态的话,那么这就是真的演习;假如几次反复之后,对方松懈了,那么真正的攻击就开始了。在埃及发动攻击之前,类似的假动作就曾经多次进行。
其实再严密的战术部署,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的。问题是政治家们判断战争是否将要来临时,主要依据的并不是那些真真假假的情报,而是那些战略x是的可能x。这就好像在德国入侵苏联,日本空袭珍珠港之前,苏、美两国都从多渠道,获得了相关情报,但两国的政治家始终相信,如果对方理x的话,应该不会冒险与自己为敌。
单从战略层面上看,以色列人也认为,埃及人如果足够理x的话,应该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因为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看,如果没有苏联的全力支持,埃及是没有能力发动战争的。而埃及方面虽然成功的用倒向美国的威胁,让苏联在军事上提供的援助,但基于不愿意看到埃及挑起战争的出发点,苏联在军援埃及时做出了很多保留。突出的表现就是,苏联更倾向于提供防御x武器,而不是进攻x武器。从这种做法中,以色列当然能够判断出,苏联并不希望埃及主动挑起战争。
关于以色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预判错误这件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最关键的作用,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答案。不管怎么说,一贯袭击他人的以色列,这次也终于尝到了被人突袭的滋味了。事实上,西奈半岛并不是唯一的主战场。即使没有阿拉伯联盟这个平台,被以色列侵占戈兰高地的叙利亚,也会成为埃及在军事上的盟友。也就是说,只要战争开打,以色列就一定会面临两线作战的境地。其实从地缘结构上看,以色列更应该担心三线作战的。不过约旦虽然和以色列接触面最大,但实力也是最终的。更重要的是,约旦并不像埃、叙两国一样,被以色列割取了大片领土,本身的战争yu望也要低的多。
就战争能力和战争yu望来看,不和以色列接壤的伊拉克,反倒要比约旦强的多。特别是伊拉克那兼具传统、现在地缘优势的结构,让革命上台的复兴社会党,也同样燃起了领导阿拉伯联盟的yu望。而要完成这个心愿,凸显自己与以色列的矛盾,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
到底有多少国家,在未来的战争中会直接参战,在战前是一个很难评估的问题。不过陆地攻击会从哪里发起,却是可以判断的。很显然,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一定是攻击的最前沿。也就是说,除非战争不爆发,爆发的话以色列就一定要面临两线作战的问题。
最终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埃及开始渡过运河向“巴列夫防线”发起攻击时,叙利亚人也同时向戈兰高地展开了军事行动。由于这一次阿拉伯人,终于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掌握了战术主动,以色列国防军在一开始的接战中,可谓是溃不成军。
好在一直缺乏纵shen的以色列,在上一次战争中占得了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这两块从别人身上割下来的领土,也一如以色列军事家所设想的那样,为他们在战争中争取了时间。不过两线作战永远是这样的,除非你有压倒x的优势,否则一定要选择一边做为重点,在取得阶段x胜利后,再把主力集中在另一边。也就是说,要么北攻南守,要么南攻北守。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