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苏联解体之后,绝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都面对现实接受了以色列的存在,并在美国的斡旋之下和以色列和平共处,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两个国家,却至今仍然和以色列纠缠不清。基于戈兰高地的多重价值,如果让以色列人在它和西奈半岛之间选择的话,他们宁愿放弃面积更大的西奈半岛,而集中力量对付叙利亚。事实上无论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还是以色列的整体战略上,这一点都未改变过。在战争期间,以色列在苏伊士两岸取得军事主动权后,就转而集中力量对付攻击戈兰高地的叙利亚人了。而这一次,以色列人的目标就不仅仅是戈兰高地了。
鉴于以色列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十分被动,以色列在战争预警和战争准备方面,可以说是设计的非常周密。这其中对于阿拉伯人是否会主动发动战争,就预设了一_geng战略红线。即叙利亚和埃及不会单独发动战争,而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埃及和叙利亚也不敢发动全面战争。最终以色列还是受到了阿拉伯联军的突袭,并不能说是这_geng战略红线有误,为了迷惑以色列,主要是因为埃及也看到了这一点,针锋相对的制造了战略假像。1972年7月,在战争前15个月,萨达特宣布驱逐了所有苏联军事专家,并将苏联在埃及布设的所有军事设施收归埃及所有。这种做法,无疑向世人宣布,埃、苏关系不和。以色列方面作出战略误判也就情有可原了。当然,萨达特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向以色列释放烟雾,更是为了向苏联方面B宫,以让苏联放弃中立的态度。
虽然在战争之前,以色列在埃、叙、苏三者的He作关系上做出了误判,但这条原则依然贯穿于后面的战争及以后的以、阿关系中。当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稳定了西奈半岛的战局之后,叙利亚军队退出戈兰高地也就没什么悬念了;而当1978年,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的国家之后,孤军作战的叙利亚,再想通过战争手段拿回戈兰高地,也几乎成为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相比于西奈半岛,戈兰高地最起码还有两点重要的战略价值,不容以色列放手。一是高度上的优势;二是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一直说,在古典时期高海拔地区对低海拔地区,天然具有军事优势。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现代战争中。与埃及军队同时发起攻击的叙利亚军队,最先采取的军事行动,就是利用空降兵部队,袭击了以色列在黑门山上的据点。在以色列控制这个制高点时,以色列军队在此布设的雷达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500公里以外的空域情况。从军事角度看,如果叙利亚方面试图用飞机或者导弹袭击以色列的话,以色列将会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而如果这样做的是以色列,那么黑门山上的看守据点所威胁到的,就不仅仅是叙利亚的安全了。约旦、黎巴neng、伊拉克也同样会因此而受到威胁。正因为如此,以色列方面在进行反击时,派出了最为强悍的特种部队,并在付出惨重伤亡代价后夺回了黑门山上的据点。为了防止叙利亚军队从地面发起进攻,以色列重新登上黑门山之后,甚至破坏了上山的道路。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打之前,对自己军事实力极端自信的以色列,想的只是如何维持住停火线。换句话说,那时的以色列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把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都消化掉。不过埃及和阿拉伯联盟的绝地反击,终于让以色列的军事家们不那么自信了。政治家们则开始考虑南守北攻的新战略了。这一点,在战争当中表现在。kua越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军队,并没有再试图向埃及腹地渗透,而是在取得了军事优势后,接受了美国方面的T解;而在夺回戈兰高地后,以色列军队却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向大马士革前进,试图借机一举打掉叙利亚的战争能力。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