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星球上,决定一个地理单元潜力的最重要指标,就是它的水资源状况,有水人类才能生存,而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才能去开发土地的潜力。对于远离海洋的这片干旱地带来说,水的重要x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有高山流水滋润的土地,都有机会在历史上拥有一席之地,演绎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而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因河流枯竭湮没在沙漠之中的古代文明,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相比那些被沙漠吞噬的,曾经的绿洲,河西走廊是幸运的,因为它背靠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原水塔——青藏高原。虽然从整体上看,正是因为青藏高原的阻挡,加剧了整个亚洲中部的干旱状况,但这并不妨碍青藏高原之上的雪水,为它的边缘地带来一抹绿色。
其实即使不考虑河西走廊与黄土高原紧密对接的关系,匈奴右翼的部落联盟,在试图向南寻找新的草场时,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与大湖盆地同经度的区域nei,紧贴青藏高原东北角的河西走廊,是唯一成规模的绿地。作为河西走廊“靠山的”祁连山脉,其4——5000米的平均海拔,使之更有机会拦截到更多的水气。而西北——东南的走向,也使得祁连山脉比之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更能接触到来自太平洋的水气。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审视“风水”一词的话,作为东亚大陆,最后一块能明显接收到太平洋水气的板块,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在历史上,能够比较稳定的成为华夏农耕区的一部分,与大家能够同享同一“风水”带不无关系。
从地理位置上看,黄土高原之上的华夏族,应该更有机会渗透到河西走廊。问题是,对于这个从黄土中,发现农业潜力的族群来说,东部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毕竟,在与华北平原等东部板块相比,河西走廊可供农业开发的那些土地,就不算什么了。只是当游牧民族,从西、北两个方向对中央之国造成强大压力之后,华夏文明才会去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农耕线尽量往西、北两个方向推进。在压*对方游牧空间的同时,为自己获得更多的缓冲之地。
华夏文明对河西走廊不不屑一顾的态度,也让西来的欧洲游牧民族,和蒙古高原的亚洲游牧民族,有机会先行一步渗透至此。前面我们也说了,在技术上有先发优势的欧洲游牧民族,是最先渗透到西域和河西走廊的。至于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如果也就想把牛羊放牧到河西走廊,反而要比华夏族要更困难。因为横亘在二者之间的,是大片的戈壁荒漠。如果来自中部色楞格河流域的游牧部落,想染指河西走廊的话,他们必须穿越蒙古戈壁、阿拉善戈壁两片荒漠地带。考虑到困难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收益,这个战略方向显然不是选项。因为仅仅穿越蒙古戈壁,色楞格河的游牧民们,就可以很快看到*山北麓的草原,并觊觎长城以南的财富了。相比单于自己率部从色楞格河流域到达河西走廊的距离,以大湖盆地为基地的右贤王诸部,渗透到河西走廊的距离就要近上许多了。在翻越了海拔不算太高的“戈壁阿尔泰山”之后,阿拉善戈壁,是他们jin_ru河西走廊腹地的主要障碍。
既然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匈奴人争夺河西走廊的道路都绕不开“阿拉善戈壁”,那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片比蒙古戈壁,还要干旱的土地,是什么样的结构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位置,以及范围。在《匈奴右翼地缘结构图上》,我们很容易找到阿拉善戈壁的地理边界:戈壁阿尔泰山——*山山脉——贺兰山——天山山脉(最东端的“北山”)——河西走廊。对于希望从一般行政地图上,了解阿拉善戈壁大致位置及范围的朋友,这一点也很容易做到。如果我们把“nei蒙古”的轮廓看作一条 “龙”的话,阿拉善的位置就是龙尾。要是你手上的地图,能够标示出地区一级的行政边界的话,很快就能够看到,这片戈壁的行政名称是“阿拉善盟”。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