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向周边地区扩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延伸农业线的过程。这种以农为本,人地He一的做法,固然是华夏文明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并且越做越大的_geng本原因,但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在那些农牧相接处开展大规模农业活动,其环境代价也是很惨痛的。相比自然生长的草场,种植农业所需要的用水要多的多。当然,相应的,产出和单位土地的人口承载量也要高的多。只是这样一来,在人口压力下,环境就会变得更加脆弱了。这种情况,在河西走廊板块尤为明显。

黑水城遗址能够留到20世纪初才被人发掘,很大程度倒是要“_gan谢”环境的恶化了。正是因为原来的绿洲变成了沙漠,才使得那些残留在城nei的文物,能够摆neng自然的侵蚀和后人的进一步破坏。与名声在外的黑水以及“黑水城”相比,河西走廊绿洲带的另一个凸起——潴野泽绿洲(后为匈奴体屠王所据,又称“休屠泽”)的名声要小些,但二者命运却是相似的。由于自汉帝国强势渗透河西走廊之后,为潴野泽带来祁连山雪水的“石羊河”两岸农业开发过度,这个在二千多年前,曾经长100公里,最宽处有50公里的湖泊,最终在上个世纪完全干涸了。而“民勤县”这个建制于民国的县级行政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多是当地居民如何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试图在沙漠中固沙植绿的勤勉之举。

从地理结构上看,居延海和潴野泽之所以能够成湖,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所在地应该要低于周边地区,呈凹陷状态(盆地);二是需要有河流为之补水。由于为这两个盆地区补水的额济纳河、石羊河,所穿越的是气候干燥的阿拉善戈壁,因此在这两河流域最初的绿洲状态,其实是和尼罗河流域有些类似。即上游靠近高地处由于最接近水源地,支流众多,绿色之地的纵shen较宽。而下游低地作为河流的最张归宿,同样也可形成大面积的湖泊及绿地。反倒是中游地区,绿洲呈带状分布于河流两岸。这样一种结构,使得我们抛开河西走廊的概念,单看额济纳河、石羊河流域的情况,应该也是两条呈哑铃状的绿洲带。然而由于周边环境的不断恶化,现在整个河西走廊的绿洲,实际上都是呈点状,而非连接在一起的带状了。

对于蒙古高原之上的匈奴人来说,额济纳河、石羊河两条河流,能够冲破荒漠的包围,以阿拉善高原的腹地形成两条绿洲带,是一件值得惊喜的事情。这样的话,当他们翻越戈壁阿尔泰山之后,很快就能够看到大片的优质草场了。尤其是额济纳河下游的“居延海”和它周边的绿洲,甚至已经延伸到了戈壁阿尔泰山的南麓,(所以居延海在历史上,战略地位更重要)。这种结构,无疑大大拉近了河西走廊与蒙古高原的地缘关系。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匈奴人和他们之后蒙古高原西部游牧民族的南下路线了,在翻越戈壁阿尔泰山之后,居延海会是他们必须夺取的第一个据点。接下来便是顺额齐纳河南下,南下至祁连山麓,然后向两翼扩张,直至占据从敦煌至武威的河西走廊带。当然,包括潴野泽在nei的石羊河中下游地区,也是这个扩张计划中的一部分。当包括两个凸起的河西走廊绿洲带,都处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时,他们就可以考虑到黄土高原的华夏农耕区打猎了。在此之前,兴起于陇西的秦人,已经帮助中央之国,把黄土高原最西部的亚板块——陇西高原尽数纳入了华夏核心区。现在位于黄河之滨的甘肃省会兰州,所辖之地就是陇西高原的最西部(秦汉归属于“陇西郡”)。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7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7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