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大月氏人在经营河西走廊时,有没有对这些绿洲做一定的农业开发,农业生产又在其中占据了多大比例。但能够稳定下来,并营造永久x工事抵御来自蒙古高原的入侵却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月氏人,即有着游牧民族的机动x,又有着农耕民族在防守上的技术特点。加上匈奴人在河tao地区,始终无法获得稳定的支点,大月氏人最起码在进行防御时,会有很大优势。这种防御上的优势,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转换为进攻上的优势。因为以大月氏人的实力和战术特点来说,想想攻入漠北,成为蒙古高原之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大月氏人,想渗透河tao地区时,在距离上却比漠北的匈奴人更有优势。如果匈奴人在与中央之国争夺河tao地区时,不想被人背后捅刀子的话,通过外交手段与大月氏人暂时维持和平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匈奴人曾经会送质子给大月氏的直接原因。
对于两线作战的国家来说,在先解决哪一个对手的问题上,并没有标准答案的。不过通常情况下,你总是要避免两线作战。既在一条战线上用外交手段稳定住对手,集中j力对付另一对手。在取得最终胜利或阶段x成果之后,再反过手来解除前者的威胁。在汉帝国与北线匈奴,南线诸越王国的博弈中,这种策略无疑使得汉帝国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相反,自信心极度爆棚的秦帝国,在外战上的两线作战,无疑加速了帝国的崩溃。
同样面临两线作战的匈奴人,也同样采取了和汉帝国一样的策略。事实上,看到这一点,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究竟选择哪一方作为主攻对象,不光要看自己的情况,也要看对手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因为nei部动乱,而消耗掉大量资源的一方,更容易成为对手直接攻击的对象。很不幸的是,最先让匈奴取得战略突破的是汉帝国。白登之围在战术上所造成的重大挫折,以及汉帝国不得不正视的休养生息问题,让帝国在面对匈奴之时,只能长期采取战略防守的态势。当然,幸运的是,汉帝国的体量足以保证自己核心农业区的完整,让匈奴人的战略优势仅仅维持在农牧分割线一带。
从匈奴人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从来没有想过入主中原。对于这个游牧帝国来说,能够在河tao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从农耕区获得额外补给(和亲或劫掠)就足够心满意足了。这也使得匈奴人在战略上,不在面临两线作战的风险,可以集中j力解决大月氏人的问题了。对于匈奴人来说,大月氏人那丰美的草场,以及垄断东西商道所带来的丰厚利益,都是他们不断通过战争方式,试图占据河西之地的直接动力。当中央之国不在成为匈奴的威胁(甚至直接为匈奴人提供战略补给),河tao之地可以让匈奴人无限接近大月氏人时,大月氏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