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大斗拔谷”所在的,连通河西走廊与湟水河谷的交通线,固然对连接这两个板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后来立志开拓西域的中央之国来说,就有了一个疑问——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吗?既然湟水河谷已经shen入青藏高原腹地,并且无限接近青藏高原的地标——青海湖,那么为什么西行的旅行者不选择继续西行,穿越青藏高原北部jin_ru西域呢?单从地理结构上看,在顺湟水河谷上源到它的源头处后,如果想保持正西的方向继续行走,并绕过河西走廊jin_ru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话,旅行者们将要面对青藏高原北部的另外两个亚板块:青海湖和柴达木盆地。只要在经过这两个地理单元之后,才能够最终jin_ru塔里木盆地。

每一个地理单元,都有着自己显著的地理特征。比如青藏高原给人的整体印象就是“高”,以及因高海拔而带来的高原反应。至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的话,如果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的话,那就是“咸”。盐在这两个盆地型的地理单元中,都成为了最明显的地理特征。只不过体量相对较小的青海湖,里面还有水,并因此而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而四亿多年前为浅海地形的柴达木盆地nei部,现在除了星星点点分布的盐湖以外,绝大部分的盆底都已经因为亿万年前的地质运用变成了陆地。而在这片陆地上,白茫茫的盐层成为了最显著的特征。当然,这里所说的“盐”,并不仅仅指的是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钠盐,还包括数百亿吨其他类型的,可以jin_ru工业系统的矿物质。不过仅仅是可食用的纳盐部分,也足以供给这个星球上的人类食用上千年了。所以我个人绝对相信,应该没有生活在柴达木一带,或者到过这里旅游,看到用盐铺路的人,会去参与前段时间因日本核心泄露事故而引发的食盐抢购潮中。

事实上,由湟水谷地经青海湖区,再沿柴达木盆地边缘jin_ru塔里木盆地的线路,现在也的确被认定为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历史上,穿越青藏高原北部,绕过河西走廊的线路,的确承担过东西方交流的任务。由于这条线路,几乎完全从现在的青海省境nei穿行,因此现在也被称之为“青海道”(走河西走廊的路线叫作“河西道”)。在更早的时代,由于这一地区基本为羌人所控制,所以也被称之为“羌中道”。然而羌中道虽然可以成为河西走廊之外,另一线连通西域与黄土高原的线路,但在历史上它却一直以辅路的形式,存在于东西方交流的线路上。也就是说,除非有特别情况,河西道总是能垄断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利益的。鉴于青藏高原的高度,以及我们刚才所分析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的情况,也许高海拔所带来的高原反应,以及缺乏淡水补给会是影响羌中道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只是当我们分析过相关环境因素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经行青海湖这样的湖区和柴达木盆地这样的干旱之地,由它们的边缘绕行是必然的选择。而在它们周边,以及二者之间,有不少汇入盆地(湖)的河流。因此旅行者还是能够在穿行羌中道时,得到淡水补给的。至于高原反应,也许对于从东部低地上来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整个板块中,平均海拔最低的区域。特别是那些河谷、盆地,海拔一般也就在3000多米。这样的高度,虽然还是会有部分人有高原反应,不过对于那些body强壮,并习惯于长途旅行的人说,并不难适应。

既然高原反应和淡水补给,都不应该成为阻碍羌中道成为丝路主角的拦路虎,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来找原因了。当我们在行政地图上,观察青海nei部的行政区划时,就会发现问题的所在了。除了河湟谷地被明显为农业属x的汉、回等族所占据之外,其他地区都被建制为藏族自治州了(格尔木市这个因资源而立,兼控制jin_ru西藏的“唐古拉山口”的地级市除外)。这意味着,河湟谷地之外的青海地区,应该拥有完全不同的地缘属x,以至于让那些地缘属x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划地而治的局面。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7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7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