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月氏人已经被迫沿天山向西域纵shen迁移了,那我们就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天山南北的地缘结构了。前面我们也说了,西域之地也经常被概括为“天山南北”。结果它现在的行政标签,又可以被大致分割为南疆、北疆。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天山南北的地缘结构,就会发现仅仅以天山主脉为中轴线,将西域划分为南北两块并不j确。基于天山山脉的地理结构,以及现实的地缘政治形态。在南北两疆当中,其实还可以分割出两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东疆和西疆来。至于这四个板块之间的地缘关系,以及各自的地缘特点,也是我们后面所要分析的nei容。
每一个地缘板块的独立,都必须有相对清晰的地理边界,以使它们有形成独立地缘特点的基础。简单的依照几何原则来做划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西域nei部这四个亚板块也不例外。单就南、北疆的划分来说,其地理分割线是十分明显的。天山山脉就是二者的地理分割线,准噶尔、塔里木两个盆地区就是它们的基本地理形态。现在的问题在于,绝大部分山脉并非呈完美的线x排列,地质运动总会使它们的边缘或多或少的延伸出一些支脉。这些支脉与主脉之间的夹角地区,有时甚至会封口为一个独立的盆地,并因为它位于板块连接处的枢纽位置(通常是在两端),而获得与依附主脉而生的一类地理单元,同等的地缘地位。典型的案例,就是位于秦岭最东端,由伏牛山等支脉He围而成了“洛阳盆地”。这个连接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战略枢纽,其在中央之国的地缘等级,足可以与依秦岭而生的关中盆地相媲美。
仔细观察天山山脉的地理结构,我们就可以在它的东西两端,各发现一个明显的夹角、盆地区。其中东部与河西走廊相连的部分,封闭x较好呈完整的盆地结构。不过天山东麓的这个地理单元,与其说是一个“盆地”,不如说是一个“盆地带”。因为它的nei部最起码有三个体量相当的盆地——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大部分朋友不太熟悉的“焉耆盆地”。这也意味着,单从地理结构的角度来看,“东疆”的概念应该是由这三个盆地共同组成的。然而“地缘”与“地理”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要考虑人的因素。基于人类活动的原因,“东疆”作为地缘标签存在的话,一般只是包括哈密、吐鲁番地区。至于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我们在后面的nei容中会逐渐揭开这个迷团。可以透露的一点是,这和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有关。
东疆板块能够He围成一个封闭的盆地带,除了在主脉南部延伸出了一条叫作“库鲁克塔格”的支脉以外,更要_gan谢一段叫作“北山”的山体。正是这片轮廓呈三角形的山地,矗立在天山山脉的最东端,东疆板块才有机会呈现完美的盆地状。从地理结构上看,又被称之为“马鬃山”的北山,不仅直接为东疆盆地带位置最靠东的“哈密盆地”封口,更成为了河西走廊与西域的地理分割点。如果最终控制河西走廊的,是来自西域的政治力量,也许这个颇有一些体量的地理分割点,就会划入西域nei部的某一行政区了。但事实上,这种控制力是来自于东方的。因此在现实的行政规划中,北山的绝大部分是归属于覆盖河西走廊的“甘肃省”。在行政地图上,它与乌孙人曾经游牧过的“疏勒河流域”一起,成为了甘肃两头大、中间细的,哑铃状地理结构的西头。
按照我们在东亚大陆的经验来看,能够在走出河西走廊绿洲带之后,就面对东疆这样一个盆地区,绝对是一种幸运。理论上,这个盆地区四周山地上的河流,都会遵循自然规律向盆地汇集。在盆地冲积成一大片湖泽、平原之后,继续滋养者这片土地。对于象月氏人这样游牧民族来说,盆地腹地那些水草丰美之地,以及周边山地上那些高山牧场,足以在一年当中的各个季节,为他们的牛羊提供牧草。至于向西渗透的华夏民族,更可以在这些盆地腹地,施展他们治水和j耕细作的本领。将东天山腹地开耕成塞外江南。
从体量上来看,东疆盆地区的面积,几乎与河西走廊不相上下。如果东疆盆地区的自然条件,真的如我们想象的这么好的话,古典时期的中央之国在坐实河西走廊之后,应该完全有机会将自己的核心控制区延伸到此。也许过于突出的位置,会影响中央之国在这一区域经营的稳定x,不过盆地形结构,使得中央之国有机会沿周边山地,建筑他们最善长的防御体系,以弥补地理距离上短板。只要盆地腹地的自然条件,足以供给出足够多的人口。
然而这一切,最终并没有在古典时期成为现实。尽管因为地理距离和交通的原因,东疆地区与东亚核心区的地缘关系,是西域nei部最为紧密的。但中央之国的主体文化,仍然没有机会在此占据优势。简单点说,东疆地区在古典时期并没有成为“汉地”。之所以会这样,归_geng结底还是一个字——水。前面我们也分析了,包括天山山脉在nei的西域三大山脉,都是呈现西高东低的走势。这也意味着,无论从海拔还是与西风带的亲密度来说,东部山麓都要更为干旱。体现在东疆盆地区来说,就是流入这些盆地的河流,几乎没有机会在盆地腹地,形成河流纵横的冲积平原。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