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好吧,还是让我们放下准噶尔人和哈萨克人的恩怨,重新回到2000多年前,去看看他们的前辈们是怎么博弈的。在我们正在探索的历史时段,月氏人正被迫开始他们西迁的路程。如果他们想继续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和规模,由东疆盆地区切入天山北麓,便是唯一的选择了。问题是,天山北麓尽管有不错的草场条件,但却并不比河西走廊更加安全。因为月氏人的敌人,此时也已经越过阿尔泰山,并沿“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向南渗透了。前面提到的“呼揭”部,就是匈奴在阿尔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扫平的第一个障碍。我们不是很清楚的是,匈奴人是在月氏人开始西迁时,就已经搞掂了呼揭人。还是在月氏人jin_ru天山北麓之后,再开始越过阿尔泰山的。不过摆在月氏人面前的形势却很明显,那就是如果他们只是想在准噶尔盆地南部停下脚步的话,那么就很难逃neng被匈奴两面包抄的命运了。

那么,除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以外,月氏人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答案是肯定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在我们以东、南、西、北的方位划分西域地理结构时,整个西域被切割为了四“疆”。现在似乎还没有具体解读,到底哪里才是西疆呢?其实从任何一张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应该都能够很快锁定这个区域,它就是伊犁河谷。单从辨识度来看,伊犁河谷要比东疆盆地区容易辨识的多,天山北麓在此向西延伸出的支脉,无论从高度还是连续x来看,都足以和博格达山这样位列天山主脉的山体相媲美。

就地理标签而言,这条分割伊犁河谷的支脉通常被称为“博罗科努山”。不过事实上,博罗科努山之名只代表着中间那段山体。它东西两侧的山体,又被分别标识为“依连哈比尔尕山”和“科古琴山”。当然,一定要以博罗科努山之名,也代指整条支脉也无所谓。名字嘛,只是一个标签,重点是大家知道它的位置和存在价值就行了。

博罗科努山与天山主脉He围成的这个夹角,可以说是整个西域乃至中亚地区,水资源条件最好的区域。西宽东窄的喇叭口结构,让伊犁河谷可以正对西风带拦截水气,将整个河谷两侧的山体,都打造成为优质的集水区。这些水气不仅仅在山脉高处遇冷凝结成冰雪,进而在阳光作用下化成雪水漫流向整个伊犁河谷,更会在遇到山坡急剧抬升时(遇到高端的冷空气),转化为地形雨直接滋养大地(低地年降水约300毫米,山地最高甚至能达到1000毫米)。相比之下,东疆盆地区的运气就差多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山体结构,就只能让东疆地区在西、北两侧,得到一点天山*面流下来的雪水。如果没有人类巧妙的改造利用,吐鲁蕃、哈密盆地甚至都很难形成一块象样的绿洲。

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看看伊犁河流域的潜力。西域地区整体的干旱,是人所共很大的现实。然后我们正在解读的伊犁河谷地区,仅仅是在中国境nei部分,河流的平均年径流量就超过了百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流域面积远超伊犁流域(中国部分)的渭河流域。前者的流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公里,和后者的面积仅为5.7万平方公里。而覆盖华北大部的海河流域,虽然年平均径流量超过200亿立方米,但却要供给3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虽然地表河流所带来的淡水,不是一个区域水资源的全部。不过仅从这一数据的对比,我们就应该明白游牧在伊犁河谷的部落,所能享受到的水资源,要远好于东亚核心区的北部。

其实造物主为伊犁河谷地区的照顾还并不止于此。一方面在南、北、东三面高大山脉保护下,东、南、北疆那些干旱戈壁的风沙、热量_geng本无力侵入伊犁河谷;另一方面,那些规律x的融雪、降水,以及天然水道密布的结构,也不至于让河谷nei形成大的洪水。比起中央之国核心区,那种水旱无常的气候变化,算得上是很幸福的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7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7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