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尽管溯孔雀河而上,经铁门关的线路,是切入东疆盆地区以及天山北路的天然选择,但对于试图翻越库鲁克塔格山jin_ru东疆盆地区的人来说,铁门关其实也并非唯一的选择。这是因为在库鲁克塔格山的腹地,还生存有一个人口约5000人的国家——墨山国(也称“山国”)。如果你因为某种原因,不想借由焉耆盆地jin_ru吐鲁番盆地的话,那么在楼兰稍做休息后,就不要把下一站设定为尉犁国,而是放弃沿孔雀河前行的方案转而向北。在经由墨山国的领地之后,直接jin_ru车师国境nei。

在我们习惯了“按河索国”的规律后,墨山国在库鲁克塔格的存在应该会让大家_gan觉有些意外。尤其是这个“国家”看起来还算有点规模(比起那些几百人的“国家”来)。不过想想阿拉伯地区,那些在荒漠中求生的部落,我们就不应该为此_gan到意外了。这当然不是说,墨山国的子民们可以不需要水,只不过他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并不是以河流,而是以泉水的形式存在于山地nei的某些低地中的。

这些从地下冒出的泉水,源头应当还是指向于天山主脉。当一个山谷之中,拥有数量不等的泉眼时。就有机会在干旱的大环境中,滋生出一个相对*润的小环境来了。问题在于,这些从戈壁之下渗透而来的淡水,虽然有机会露头,却并不足以汇集成稳定的河流。也就是说,墨山国虽然能够依靠泉水解决饮用水的问题,但却很难依靠这些泉水,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了墨山国的存在呢?答案是“铁”。

在古典时期的耕战生活中,盐、铁是两类非常重要的资源。前者事关基本生存问题;后者则是一个生产+军事层面的问题。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没有铁制兵器的话,他们的战斗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对于农耕民族来说,铁资源的保有量,不仅关乎战力,也直接影响到农业效率。这也使得历史上,有个别族群可以不主要依靠农耕、游牧、渔猎这些基本生活方式,而仅仅依靠盐、铁资源(包括获取他们的技术)而生存下来。我们在先秦阶段解读过的,因盐而兴的“巴国”就是典型案例。不能说没有盐,就没有巴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盐泉,巴人只会是一个湮灭于历史中的山地部落。而有了盐之后,巴人就可以直接参与并影响中央之国的nei部博弈了。

墨山国的存在也是这样一个特例。它所赖以生存的粮食,是从焉耆盆地的焉耆、危须等国输入的。当然相对应的,周边国家也可以从墨山国得到宝贵的铁资源。然而仅仅依靠一项特殊资源生存,是十分危险的。那些农业绿洲,几年之nei得不到新的铁器,依然能够生存下来。甚至不会影响生存质量(因为铁器不是易耗品,且可循环利用);反过来,象墨山国这种以资源换粮食的国家,如果被断绝了粮食进口,能支撑多久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墨山国会与周边那些粮食出口国,尤其是焉耆这种“大国”(人口超过三万)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只不过,即使是这样,墨山国依旧摆neng不了被大国吞并的宿命(魏晋时期为焉耆所并)。就象巴国最终还是被曾经向他进口食盐的秦国所灭一样。

鉴于上述原因,汉帝国在经营西域时,并不需要特别去关注墨山国的想法。只要象焉耆、尉犁这样的绿洲国家,被纳入了帝国的势力范围,这个山地国家很自然的也会跟进。对于汉帝国来说,他的经营重点仍然是天山南麓,那条由丝绸之路串连起来的绿洲带。从环境和地缘位置上来看,张骞如果想在逃亡途中为将来的汉属西域设定一个军政中心的话,得山、水之利尉犁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最终帝国并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将“西域都护府”的位置,设置在了尉犁国的西侧。在张骞沿天山南麓逃亡时,这个位置上曾经生存有一个叫作“乌垒”的国家。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我们下一节再解读。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8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8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