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巴尔坦格河以北的情况。以地形来说,整个帕米尔高原当中最为险峻之处,就是在这一区域了。我们很容易在地形图或者卫星图上,看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北部存在一大片冰川覆盖的山地。从地形走势来看,当然也可以认为这些山地是阿赖山在高原腹地的延伸。只不过,这片冰川实在是向南延伸太多了,以至于当年考察此地的俄国人完全有理由将之认定为是一处独立的山地。而 “科学院山”这个名字就是那个唯物主义时代为之打下的烙印。
“科学院山”并非是红色帝国在此留下的唯一印记。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495公尺的“伊斯梅尔萨马尼峰”(1998年后的名字),也曾经因为它苏联最高点的声名,贴上过斯大林峰、共产主义峰的标签。很自然的,这片山地以及这座高峰,现在也是塔吉克斯坦的“屋脊”之地了。从地理结构来看,科学院山应该是帕米尔高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从地缘角度来看,情况却不那么简单。过高的海拔以及复杂的地形,使得科学院山冰川融化之后的雪水,呈现出了不同走向,并进而影响到了山地的地缘归属。
我们在解读山脉时,总是会提到分水岭这个概念。象科学院山这样有着天然水塔功能的山地,当然也会拥有自己的分水线。总的来说,科学院山的分水线是呈东——西切割这片山地的。分水线之南的河流,最终的归宿地即喷*河;而分水线以北,面朝天山山脉方向流动的淡水,所注入的就是另一条叫作“瓦赫什河”的河流了。在分析吐火罗盆地时,作为阿姆河右岸支流中的一条,瓦赫什河这个标签曾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只是对于吐火罗盆地的解读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这条当时被一笔带过的河流,未必会有多少人记得。不过不要紧,我们在jin_ru帕米尔高原之前刚刚解读过的,纵横阿赖谷的“克孜勒苏河”,相信大家一定还有印象。而瓦赫什河与克孜勒苏河实际上就是一条河流的两个部分。或者说我们在阿赖谷中所看到的“克孜勒苏河”,就是瓦赫什河的上游。
从地理结构上,我们很容易理解克孜勒苏河为什么会有单独的名字。毕竟阿赖谷的地形以及地缘位置,使之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地缘板块。这一点,也反映在了今天的瓦赫什流域的行政结构中。在今天的中亚地图上,阿赖谷和克孜勒苏河归属于天山之国——吉尔吉斯斯坦。而阿赖谷以西,以瓦赫什命名的河流及其两侧支流,则隶属于塔吉克斯坦。
作为瓦赫什流域的一部分,科学院山北坡与这条河流之间的关系,要比与南坡那些隶属喷*河集水区的山地更加紧密。这种地理结构也反应在了今天塔吉克斯坦的nei部的行政结构当中。在那张《塔吉克——帕米尔地缘结构图》中我们会发现,被认定为领有西帕米尔高原之地的塔吉克斯坦“山地——巴达赫尚自治州”,轮廓线在高原的西北角有一个明显的缺失。这块被划入“中央直辖区”的高原,就是是科学院山分水线之北的瓦赫什河流域。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