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地缘板块。说它熟悉,是因为这块土地曾经在新闻中高频率的出现过。并且至今仍在中国的西北边境之外,以一条虚线的状态分割于地图之上;说它陌生,是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弄清这片土地的地缘结构,以及它与周边板块的地缘关系。即使我们在将近四年前的国际部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它进行过解读,那些文字和地图也依然不能作为大家,阅读历史、分析时政的有效工具。
既然今天随着张骞的脚步,我们已经无限接近到这片山地了。那么再花点时间对克什米尔做一个详细解读,就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才会花上二十多个小时,做张42M的高j大图)。相信不管是喜欢回顾历史的朋友;还是更愿意立足当代,展望未来的朋友,都能够从中得到足够的信息。
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帕米尔高原无疑会显得更为重要。单看亚洲腹地那几条重要山脉,都与之对接的架势,将其定位为“万山之祖”、地理中心也不为过。然而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并不一定就会显现在地缘价值上。因为对于人类来说,一片土地能够多大程度被重视,取决于它能够为人类作出多大的贡献(就象我们会_geng据自己的标准,把昆虫判定为“益虫”和“害虫”一样)。如果一片位置看起来非常重要的土地,基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承担战略通道的作用,那么它的地缘价值无疑将大打折扣。
帕米尔高原就是这种情况,即使不考虑通行难度。与费尔干纳、粟特地区那上千万人口的市场相比,帕米尔高原上那以几十万人口(今天的数据对比),也不足以对过往商族产生xi引力。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丝绸之路南线的选择。这就是说,如果从塔里木盆地南沿而来的商旅,希望选择一条以南亚次大陆为目的地的路线时,也不一定非要从帕米尔高原腹地穿行的。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在帕米尔高原南侧,有一个无论在人口承载力还是在通行条件上,都优于帕米尔高原的板块。就象费尔干纳盆地在北线的相对位置一样。那么这个地理单元到底有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克什米尔。
在地形图上看,很多朋友会_gan觉克什米尔所处的这片山地,和帕米尔高原几乎连成一片。很难想象帕米尔高原人口承载量,会优于帕米尔高原。不过事实是,不管是巴控克什米尔还是印控克什米尔,都有数百万的人口。相比于帕米尔高原的人口数量,这已经是数量级上的差异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