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29
提到河西走廊对接西域的地标,大家脑海中一定会闪过下面几个地标:敦煌、玉门关、阳关、嘉峪关这些名字。而除了嘉峪关以外,前面三个地标都出现于汉武帝时代。
在汉帝国的建制中,敦煌郡是河西四郡中位置最西的行政区。往前推的话,这个包含疏勒河——党河流域的板块,还曾经是乌孙故地。在联手月氏共同对抗匈奴的希望破灭之后,汉武帝曾经想“召”乌孙人回河西故地,帮助帝国镇守西大门(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此时已经得到伊犁河谷,并可以向中亚方向大展拳脚的乌孙人,自然是不会接受这个建议的。不过这样也好,汉帝国可以仔细考虑移民实边,自己经营河西走廊的问题了。
玉门关和阳关,都是在河西走廊纳入郡县体系后,作为帝国直属地的西大门而修建的。对于很多人唐诗中知晓这两个著名关口的人来说,心中多半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汉、唐帝国,需要有两个西大门。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了下玉门关和阳关的位置。尽管对现在发现的玉门关、阳关遗址,是否就是西汉始建的位置,还有些许怀疑的声音。但大致位置总是不至于出现太大偏差的。
关口总是建立在交通要道之上的,比如那些穿越山脉,连接重要板块的谷地,就经常会被军事家们用来构筑一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只是自河西走廊始的西域之路,大部分的路程当中都是在荒漠化的低地中行走。而要想顺利走完这段丝绸之路,能够为旅行者补给淡水、指明方向的河流,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要点。
仔细观察附图(可参考《河西走廊——西域地缘关系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玉门关和阳关都是在水源地左近。其中玉门关所依附的,是一路向西,直通罗布泊的疏勒河;而阳关则是在向北穿敦煌而过,与疏勒河交汇的党河附近。与水源相近的好处,自不必说了。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这两条河流能够为玉门关与阳关带来什么样的区位优势。
记得在当日解读楼兰时,曾经说过玉门关的用处。很明显,通过楼兰的最佳路线,是顺疏勒河而下,然后沿罗布泊边缘西行,切入罗布泊西侧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三角洲。最初的时候,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很有可能是在楼兰分道的。毕竟那时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可以很方便的将将商旅们,分别从楼兰带往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阳关的兴建时间可能就要略晚于玉门关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