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
有一句我们从小就熟知的成语叫做“打草惊蛇”。就这句成语的本意来说,其实是说故意去惊动对手,以迫使对方暴露出自己的行踪(为三十六计中之谋略)。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句本来颇为正面的成语,往往被反用做无意中惊扰了对手,使得自己原本谋划好的计划无法实施。
以打草惊蛇今日常用之意,来形容马邑之围的后果是再He适不过的了。当然,这次未能完成的战役,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效果。最起码匈奴人会受到很大的震慑,在对手的地盘上不会那么嚣张了。
然而汉匈之间的矛盾,并非简单的两个国家之间利益争夺,而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生存方式上的结构x矛盾。换句话说,即使马邑之围汉军大获成功,全歼了匈奴十万骑兵以及单于本人,也无法阻止那些游牧部落在农业区打草谷的yu望。匈奴人很快就会推选(争斗)出一个新的单于,来率领他们继续南下侵扰帝国治下的农业区。
关于游牧民族,是否能够完全独立成为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而这也牵扯到他们为什么总是对农业区那么_gan兴趣的问题。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牲畜能够为游牧民族,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基本条件。比如r、*可以信用;毛皮可以做_yi_fu、帐篷;粪便可以做燃料。也就是说,即使不依靠与其它异类属x的民族交换,他们也能够生存下来。然而游牧民族与周边民族,尤其是农业民族的争斗,数千年来就不曾停息过。他们对农业区物资、人口的渴望,似乎又在证明,游牧体系必须依靠外部补给,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
实际上,游牧民族能够成为独立的经济体,与他们不断的通过正常、非正常手段,从外部接受补给之间并不矛盾。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草原和游牧经济,人类也不会灭亡,只不过比起农耕来,游牧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要差的多。一方面,游牧经济本身的生产效率,或者说对土地的利用率非常低;另一方面,牲畜作为游牧民族的基本经济来源,同时承担着供给食物,与储存食物的功能。一旦遇到极端自然灾害的话,所受到的打击,要比那些有条件、能力储存更多食物的农耕民族要大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游牧民族如果想要在面临灾害打击时,迅速恢复元气的话,劫掠相邻的农业区,几乎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当然,人的yu望是无止境的。比起可以算出收益(一个畜群正常情况下,一年能扩大多少规模是固定的)的游牧经济,劫掠所产生的收益,总是存在不确定x。而当发现这种渔猎行为能够帮助自己提升生活品质时,游牧民族就不会总是在受灾时,才想到向他们的邻居家伸手了。
游牧经济为了更好的保持自己的运行,需要从农业区进行补给,并不能解释一个现象。那就是纵观中国历史,强大的游牧帝国,似乎总是伴生于强大的中原王朝而生。比如匈奴与之秦汉;突厥与之隋唐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案例。这其中并非没有关联,因为以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言,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联He起来,抱团取暖的需求。一般几户有血缘关系的牧民,就可以组成一个基本的游牧团体,经营一片草场,共同决定迁移的路线(而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相互之间还可以非常独立的完成放牧牲畜的工作)。
这也使得游牧部落nei部与彼此之间,呈现一种非常“原始”的民主气氛。即使是被单于、可汗统一为一个“游牧帝国”之后。那些首领们也不能单纯通过行政命令,将他们的意志强加于每一个部落和每一户牧民身上。除非大家面临共同的敌人,或者有需要He力去争取的利益。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