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霍去病部并非是在渡过克鲁伦河(弓卢水)之后,再与匈奴左翼部队接战的。汉军在步入克鲁伦河之南的丘陵地带时,就已经jin_ru了匈奴人的攻击范围。若以今日的行政区划来看,大致就是在由苏赫巴托尔省境nei,北入肯特省境nei就与匈奴人接战了。
汉军在弓卢水之南大致应该是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攻击前进的。最终让汉军止步,并准确渡河攻击匈奴左翼主力的,是一座叫做“难侯”的山丘。难侯山之所以被史书记录下来,并非是它本身的地形特别复杂,而是因为它的位置正处在克鲁伦河河曲之南,比周边的丘陵相对又高些,容易成为一个标志x的地理特征罢了。
今天身处难侯山下的城市名叫“达尔汗”,这座山也被称之为“达尔汗山”。需要注意的是,在乌兰巴托西北部,靠近蒙俄边境处还有一个城市规模仅次于乌兰巴托的城市“达尔汗”。至于它们为什么取了一样的名字,就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了。我们此时应该关注的,是肯特省的这个达尔汗,拥有什么样特殊的地缘位置。
无论是攻击至达尔汗山的汉军,还是往来于戈壁两端的匈奴人,在北行至达尔汗山下时,都会面临两个选择:或者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行,jin_ru图拉河谷;或向北渡河,jin_ru到克鲁伦河北部。就东路汉军来说,他们的选择是后者。因为攻击至此的霍去病,已经能够从俘虏口中获知,匈奴单于并不在图拉河谷,而是*错阳差的成为了西部军的正面之敌。对于他来说,此时最现实的目标就是向北攻击左贤王部的主力,最终凭借斩获来弥补未能斩首匈奴单于的遗憾。
汉军渡过克鲁伦河,与匈奴左翼决战的战场中心,被称之为“梼余山”。与姑衍山、难侯山一样,这座山也只是肯特山南的一个海拔16、700米的小丘陵。在成吉思汗设帐于克鲁伦河之北时,它被称之为“朵栾盘陀山”。而在今天,我们也可以沿用它清朝的名称“巴彦乌兰山”。
梼余山和弓卢水之间的草原,也就是蒙古高原左翼的地缘中心了。这样一个位置,即可让匈奴右贤王保持与图拉河谷密切的地缘关系,又容易控制整条克鲁伦河谷。当然,匈奴左翼的主力囤积于此,也对单于本部所辖的图拉河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不渡河解决掉左翼主力的话,即使单于本人在图拉河谷,霍去病部直接去斩首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将难侯山——梼余山——姑衍山——狼居胥山连接起来,就是霍去病部在漠北草原的攻击线路了。在这场战争中,东路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总计斩俘了包括匈奴左贤王部、单于本部(留守)人口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匈奴贵族共计八十三人。而东路军的人员损失仅仅是二成。
能够取得数倍于西部军的战果,与霍去病恩威并施的战法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在此次出征中,霍去病除了选取了汉军中最为j良敢战的战士之外,部队中还包含了大批在河西之战中归降的匈奴人。在那场战争中,归降的数万匈奴部落,被汉武帝安置于河南地,帮助帝国防御南侵的匈奴人。这些以“属国”名义存在的匈奴部落,史称“五属国”。
很显然,这些匈奴人归降汉帝国的直接原因,是慑_fu于霍去病本人。即使霍去病本人不要求,他们当中希望为新主建功、获得封赏之人,也会志愿从军,并甘为先锋部队的(汉军中的j锐,基本也是自愿归于霍去病麾下的)。这些成建制加入的匈奴人,对于西部军的贡献最起码有两个:一是熟悉地理环境的他们,能带领汉军更快速安全的攻击至漠北(没有匈奴人帮助的李广就迷路了);二是可以现身说法,从政治上瓦解阻击汉军的匈奴部落。
历史并没有为我们记录下,到底有多少匈奴人是望风而降成为汉军俘虏的。参照河西之战,这个数量肯定不会低于直接被汉军斩杀的匈奴人。不过这个数量比已经不重要了。在东、西两路汉军的攻击之下,匈奴损失了将近十万的人口(其中大部分是战士),以及数以十万计的牲畜却是肯定的了。对于人口本来就有限,恢复能力又不足的匈奴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损失。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