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5
李陵遭遇匈奴主力的地点,是在东、西浚稽山之间。从这个卡位来看,应该是汉军先一步到达指定地点。至于匈奴人,很难说他们是专门为了这支汉军南下的。毕竟秋高马肥之时,本身就是南下劫掠的好时机。让李陵_gan到xing_fen的是,即将与之接战的,正是单于本人所率领的三万骑兵。
选择这样的线路出击,李陵本身也就做好了,与单于本部正面交锋的心理准备,在他最初的计划中,甚至包括直捣哈拉和林河谷的单于庭。事实上,这也正是他所期盼的,因为没有哪项功绩能够比得上斩首单于了。然而对于所有当时和后世旁观此项军事行动的人来说,最大的疑问是,孤军shen入的李陵,到底有没有取胜的把握。
如果没有任何筹码的话,李陵这样做就是在送死了。很显然,没有人会愿意白白送死。李陵敢于shen入浚稽山迎击单于本部的底气在于三点:一是这五千人都是j选出来的壮士,在一起磨He已有数年;二是李陵之前已经shen入匈奴境nei二千里,对于沿路的地形、水源、草场算得上是了然于Xiong了。他甚至在这次出兵之后,沿途画出了山川地形,派人传至长安交给汉武帝,以示自己成竹在Xiong;最后一点是,虽然这五千汉军并没有多少战马,但却拥有足够多的辎重补给,以及承载这些军资的车辆(包括相应的畜力)。这些物资也成为了汉军有信心力克匈奴骑兵的本钱。
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j,拿破仑曾经在日记中记录过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骑兵绝对能打赢3个法国兵;100个法国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兵,而1000个法国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兵。马木留克骑兵是当时伊斯兰世界,乃至全世界范围nei,单兵战力最强的骑兵(马木留克即为奴隶之意)。很多朋友知晓他们,应该是在游戏当中。这些奴隶骑兵最辉煌的战果,就是成功的阻击了蒙古骑兵,避免了阿拉伯世界的沦陷。
对这段历史_gan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今天提到这段故事,是因为在长期与骑、j技术俱佳的游牧民族博弈的过程中,汉军已经总结出了一tao相当有效的,不依赖骑兵的战术、阵法。只要运用得当,他们完全有机会抵挡数倍之敌的进攻,并让对方因难以承受的损失而后撤。
这一“以步制骑”战术的发明者,可以认为是卫青。在漠北之战中,卫青将运载物资的“武刚车”(作战时会包裹皮革,捆绑长矛,以增强防御力)环列为营的做法,就让单于放弃的攻击的想法。当然,那场战役最终能够取胜,也有赖于骑兵的配He。否则即使单于认为无法攻破汉军防线,也自可以率部退入漠北草原,运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术,消耗汉军。
实际上,比较霍去病和卫青,以及李陵的战术,我们会发现,霍去病征战的核心思想,在于“比匈奴人还匈奴人”。换句话说,他就是把自己当成匈奴人,完全用游牧民族那种骑兵攻击、取食于敌的战法,对匈奴人进行压迫式打法;而卫青的战法则要保守的多,或者说更加遵循农耕文明长期以来,所总结出来的“兵法”行事。
尽管霍去病那种“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做法(包括赵武灵王的胡_fu骑j),的确有其积极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战略层面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所生存的地缘环境,毕竟有着质的区别。如果不能结He自己的优势,寻找出一tao适He自己的战法,并无可能长期对游牧民族保持骑j优势。从这个角度看,李陵以五千步军迎战匈奴数万骑兵的战例,其战略、战术价值要高于霍去病那几场*气回肠的战役。
由于在漠北之战中,卫青部有足够的骑兵可用,所以“以步制骑”的战术,并没有在卫青手上发扬光大。不过在浚稽山之战中,李陵军却将这一战术发挥到了极致。问题是,在自己熟悉的戈壁、草原上,面对这样一支完全由步兵所组成的,人数仅五千的军队,单于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三万铁骑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在发现汉军之后,匈奴人并没有丝毫犹豫,很快便开始冲阵。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