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5
汉书五路出击的线路,想必通过之前的nei容,大家也能猜到一二了。鉴于匈奴左翼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了,浚稽山与杭爱山之间的湖谷,再一次成为汉军主力出击的目标区域。共计四路人马,He计十二万多骑,由光禄塞(三路,十万余骑)、居延塞(一路,三万余骑)出发,投入了这一战区。最后一路,则由名将赵充国所率领(三万余骑),出酒泉投入天山战区。以方位来划定的话,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东线战场,后者则相应的标定为西线战场。
汉军出击的时间,是在公元前71年春(二月)。尽管这一次出击的声势极为浩大,但xi取之前教训的帝国,并不打算就此攻入色楞格河流域。沿湖谷那几条南北向的河流,向北扫*至燕然山南麓,是东线汉军的任务。基于这次所T集的兵力如此之多,如果没有数万级的斩获,很显然是无法让皇帝陛下满意的。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东线四路大军总计的斩、俘也不到三千人,兵力最强的一路(四万人)甚至只有不足挂齿的十九级(另加牲畜百余头)。其实这一结果并不让人意外,毕竟国力渐弱的匈奴,早已不愿意给汉军决战的机会了。在听闻汉军重兵出击的消息后,匈奴主力以及老弱辎重,都在汉军到达之前逃匿于草原shen处了。也就是说,汉军能够收获的,只是那些在燕然山以南地区预警的匈奴人。
虽然从战役结果来看,汉军的这次出击只能算是一次示威之举,但在战略上还是又一次削弱及震慑了匈奴人。最起码他们当年的春季生产工作,又一次被打乱了。当然,这些领军的将军们肯定是没办法拿这一点,向帝国中央请功了(其中两人还获罪并自杀)。
相比湖谷战区的失意,汉、匈双方这些年来在西线反复博弈的“天山战区”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这一战场的收获,却并非由领军的赵破奴领军完成的,在战后帝国中央的奖惩令中,接受奖励的是一位资shen外交家——常惠。
看过苏武故事的朋友,应该对“常惠”之名有印象。正是这位随从苏武出使的副使,将苏武尚在人间的消息透露给了汉使,并最终与苏武一起返回汉朝。由于苏武年事已高,常惠在后来实际成为了帝国对匈事务的第一参谋以及管理者。在这次汉军五路出击匈奴的战役中,常惠的任务则是出使乌孙,协T两军的配He问题。
就战役设计来说,由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的三万汉军,本来是应该北出车师,在博格达山北与乌孙的五万余骑会He,再共同向东攻击匈奴右翼在蒲类泽(巴里坤草原)的天山基地的。然而报仇心切的乌孙人,却早于双方约定的会He时间到达,并对巴里坤草原发起了攻击。
想让随x惯了的游牧民族,象汉军那样令行禁止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乌孙人敢于在没有与汉军会He的情况下,就率先发起攻击,其实也是因为这次有了汉军作为后盾。换句话说,如果一战而胜,那些匈奴囤于巴里坤草原的人口、牲畜就是乌孙人的战利品了;而如果受挫的话,三万汉骑就会投入战斗,He力击退匈奴人。
不得不说,乌孙人的算盘打的很j。作为协T者的常惠来说,说实话也不好因其未按计划与汉军会He而横加阻拦。毕竟气可鼓不可泄,乌孙人既然愿意当前锋,率先冲阵,对于汉军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另外,“以夷制夷”本来就是汉家外交家所最善长的策略。要是说乌孙人抢先发起攻击的想法,是被常惠本人挑起的,我一点也不会_gan到奇怪。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