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2014/3/29

前面有朋友建议,应该系统的解读一下中东的文明史,比如赫梯、埃及、巴比伦之间的恩怨。怎么说呢,其实这个帖子也一再在传输一个观念,这是一个地缘帖,重点在于让大家清楚诸地缘板块的划分,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历史”本身,并不是主线,而只是证据。基于这部分nei部,是在解读欧洲地缘,所以代表欧洲的地缘政治力量,以及与之发生直接冲突的对手,才会是解读的重心。至于那些间接作用于欧洲文明形成的民族,就很难在这里详解了(如果要详细解读中东文明史的话,还会有N多民族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通过吕底人与希腊人的恩怨,我们最起码清楚了一点,那就是海洋文明局限x,以及大陆对海洋文明产生的掣肘。简单点说,希腊半岛与亚非文明的地理间隔(海洋),恰好能够让其在xi收文明因子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x。就这一点来说,日本在东亚也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然而问题在于,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日本列岛只能单向从东亚大陆xi收文明(使这华夏文明的附庸),并且缺乏腹地来扩张自己的文化,这使得日本列岛,始终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独立,且有对外扩张x的文明体。现在的话,由于日本能够从海洋的另一侧xi收完全不同的文明因子,看起来离建立独立文明体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只是缺乏腹地扩张的问题,却始终没办法解决(历史给予日本的最好机会,就是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在华夏文明复兴之后,来自大陆的压力将迫使其又回归边缘文化的定位。

回到希腊半岛与小细亚细半岛的问题上来。与希腊半岛背后的力量相比,代表小亚细亚半岛本土文明力量的特洛伊、吕底亚等民族来说,承受的压力就要大的多了。这一点,通过吕底亚这个短命王国的遭遇,就可以得到验证。尽管凭借巨大的经济优势,以及连横小亚细亚半岛以东 “亚述”地区,以辛梅尔克人为代表的,游牧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的“蛮族”,暂时不能对其造成压力了。但很快,崛起于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又组He了更为强大的大陆力量,对吕底亚王国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存在,提出了挑战。

米底人以及后来取代他们,成为伊朗高原地缘力量代表的“波斯人”,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向小亚细亚半岛渗透的,是我们这一节将要解读的问题。从小亚细亚半岛——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的地理关系来看,那些*伊朗语的雅利安人,更直接的渗透线路,似乎是横穿亚美尼亚高原,直ca安纳托利亚高原腹地,然后再对沿海地区施加压力。

然后当我们把在平面地图上,划出的这条捷径拷贝到地形图上,就会发现,亚美尼亚高原并不具备“画直线”的地理条件。实际上,准确点说,“亚美尼亚高原”更应该被称之为“亚美尼亚山结”,那些围就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的山脉,纠缠在一起打了个复杂的结。这样的地形结构,我们在帮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打结的“帕米尔高原”也能看到。kua越这种“山结”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它的边缘绕过去。

当然,所谓路是人走出来的,亚美尼亚高原本身,也不是不毛之地。一定要在高地打通直线通道的话,也不是做不到。只不过成就一条地缘交通线的因素,除了地理条件以外,还与沿途板块本身的人口、经济潜力有关。不幸的是,由于地形复杂的原因,这种山结本身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有限,拉低了整个板块的xi引力。尤其是在亚美尼亚高原的南部,就是富庶的两河中下游地区。

如果米底人不想把过多的j力,纠缠在征_fu亚美尼亚高原的那些山地中,那么他们可以选择向西jin_ru两河流域的中游地区,也就是今天伊拉克的北部。事实上,从距离来看,米底人穿越两河地区接入小亚细亚半岛东南部的线路,并不会比直穿亚美尼亚高原腹地绕远。不过,米底人要真这样做的话,他们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东南托罗斯山脉以南,以底格里斯河中游为核心之地的亚述人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0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