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2
前面有朋友回贴说,如果希腊是个统一的集权国家,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温泉关这类的孔道上,筑关以自守。问题是,这是一个各自独立的城邦地区,相比在这种孔道上筑关(同时做好战备),希腊人更愿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找个制高点筑卫城。
受累城邦体系,无法迅速构筑防御体系的*弊端,也反映在了兵力的T动上。且不说那支从海路运往滕比河谷的重装步兵团,没能顺势退守温泉关(反而退回科林斯地峡了)。就拿这次前往温泉关的希腊联军来说,各城邦T出的兵力多的也只有一千出头,少的甚至只有八十人。大家都在保存实力,希望把主力留在自己的家门口。
如果看地缘位置,底比斯人应该对温泉关之战是最为紧张的,因为一旦波斯人攻破温泉关,他们肯定是首当斯冲的。然而作为希腊强国之一,底比斯所提供的兵力,仅仅是四百人。很显然,底比斯人这样做是在投机。要是斯巴达和主要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希腊陆军,能够复制马拉松奇迹的话,那么他们当然也能分享胜利了;要是波斯大军取得了胜利的话,底比斯人也完全有理由说_fu薛西斯,他们只是被胁迫参战的(出工不出力)。
现在这样的情况,温泉关之战的结果,除了证明斯巴达人的勇气以外,在战略上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不过以温泉关的地形,以及斯巴达战至最后一人的勇气(包括战力)来看,斯巴达人和辅助他们作战的那几千联军,本来应该有机会再多支撑些时日的。要是这样的话,就算后援不给力,“阿提米亚西海战”也应该能有时间,战出个结果来的。然而温泉关之战,最终仅仅进行了三天,就以希腊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波斯人找到了一条绕到希腊人后方的小路。这也是无数战役中,经常上演的桥段了。我们经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即使被称为“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华山,以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盆地,其实也不会只有一条通路。无非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人们往往只会选择一条主路通行并维护。至于那些可能通行的其它路径,则容易因为自然灾害和植被覆盖的原因,变得难以通行罢了。
通常情况下,这种有可能通行的“小路“,只有当地人熟悉。让波斯人找到”小路“的,也正是这样一个”nei*“。前面我们也说了,温泉关南侧所依托的,是一座海拔1399米叫做Kallidromo(卡利兹罗莫山)的山峰。波斯人找到的这条小路,简单点说就是一条以半圆形轨迹,沿卡利兹罗莫山绕到温泉关后的”间道“。在历史记载中,这条通道被命名为”阿诺披亚间道“(间道就是”偏僻小路“之意)。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