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5
以希腊的地缘特点而言,亚历山大目前所打下来的天下刚刚好。从小亚细亚到埃及,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布设的希腊殖民地,将以海洋为地缘纽带,支撑这个空前的“地中海帝国”运转。当然,波斯人是否会接受是个问题,毕竟这是波斯帝国的半壁江山。不过这个看起来对亚历山大和希腊人极为有利,并且符He双方地缘特点的方案,其实是大流士三世本人提出的。
事实上,早在伊苏斯之战结束后,波斯帝国对继续保有地中海沿岸地区,就已经基本不抱希望了。在亚历山大围攻推罗(也译“泰尔”),并且在塞达建立强大的海军后,波斯在地中海地区存在的最后希望,也随之破灭了。更为重要的是,建国已经120年的波斯帝国,nei部已是矛盾重重,如果让这个强悍的马其顿人继续打下去,谁知道会不会在东部引发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大流士三世比亚历山大更需要和平。
波斯人提出的条件是那么的诱人,以至于除了亚历山大本人之外的希腊人,都觉得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了。如果我在当场,应该也会建议他接受。然而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亚历山大“,在亚历山大看来,马其顿人的地缘基础并不在海洋而在陆地。换句话说,他为自己和马其顿设计的帝国,并不是加强版的”提洛同盟“,而是波斯+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
为了彻底征_fu波斯,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出埃及,向波斯在两河平原的都城——巴比伦进发。就进军的路线而言,亚历山大并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至阿曼山,再沿山麓的“波斯御道“切入美索不达米亚,而是在到达“推罗“之前就转向东北,从今天犹太人的圣山”赫尔蒙山“(黑山)、圣湖”加利利湖“之间穿过,经因叙、以相争而闻名于世的”戈兰高地“,jin_ru到西亚裂谷带的东侧。
亚历山大选择的这条进军线路并非新路,而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埃及之间的传统商路。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刻意去腓尼基地区做生意的话,基于三角形斜边长度,一定低于另两条边长度和的几何原理,商队会选择在今天的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与幼发拉底河之间连线。这也是为什么,承担新月沃地东、西两部分中转任务的“叙利亚“,今天的版图轮廓会呈现三角形的原因所在。既然亚历山大当下的目标,已经不是那些沿海港口,而是巴比伦了,那么他当然会选择一条更短的道路。
虽然理论上,你也可以在大马士革和巴比伦之间,横穿阿拉伯高原划出一条直线,做为亚历山大下一步的进军路线。但我们也说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绿色地带,是轮廓呈现新月形的“新月沃地“,做这样的连线,意味着亚历山大的大军,必须从荒漠腹地穿越。不考虑阿拉伯游牧部落的侵扰,补给也是个大问题。更为He理的选择,是沿西亚裂谷带东部山地”前黎巴neng山东麓前行(有山就有水,也就有绿洲),在离开山地的庇护后尽快切入到幼发拉底河畔。
亚历山大大军接入幼发拉底河的地点,当时称为“尼科福留姆”(Nicephorium),今天这座古城的名字叫做“拉卡”。如果没有其它原因,亚历山大应该可以顺幼发拉底河而下,在两河最接近的那片区域,找到巴比伦城了。然而亚历山大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从板块划分来说,在征_fu两河下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前,他还必须先征_fu地势略高的“亚述”。
由于高地对低地的压力,在巴比伦的历史上,占据两河中游地区的亚述人,一直以来都是巴比伦地区最大和最直接的威胁,尽管现在亚述人和他们的军事王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这个板块对下游地区的现实威胁依然存在。如果亚历山大避开亚述,直取巴比伦尼亚的话,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角度,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