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16
[罗马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影响]
尽管自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罗马看起来在地中海世界已经独霸天下,东地中海的希腊世界,也没有对罗马的称霸造成实质x威胁,但这并不代表罗马就没有麻烦了。繁荣背后往往意味着危机的潜伏,随着罗马势力的壮大,帮助其崛起的地缘基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本质上说,罗马之所以能够在一次次失败后再次站起,并最终击败迦太基,是因为二者在地缘文化上有_geng本x的区别。从战略层面上看“农本主义”的罗马,对土地的yu望要大于“商业主义”的迦太基。后者对一片土地的征_fu,会更愿意从控制贸易权着手;从战术层面上看,由农民组成的罗马军队,在纪律、忠诚度上也要高于由雇佣军所组成的迦太基军队。
然而当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并在希腊世界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对于那些能够从战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的统治阶层来说,那些会说话的战利品——奴隶,要远比拥有公民权的农民更好管理,也更能压榨出剩余价值来。同时在“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作用下,土地的集中度也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就是,在迦太基和马其顿这两个最强大敌人消失后,仅仅十几年时间罗马就几乎不再有“农民”这个阶层了。
按照中国教育中,对社会阶段的简单划分,这种现象无疑是一种倒退,相当于从“封建社会”退变为了“奴隶社会”。当然,在我们接受的教育当中,罗马自如自终就是一个落后的奴隶社会,所以也就不会有所谓倒退问题了。然而对于当时的罗马来说,土地的兼并、农民的消失,却实实在在的造成了两个重大客观影响:一是人口的畸形增长;二是军队战斗力的急剧下降。
事实上身处东方的我们,对于土地兼并现象并不陌生。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的衰弱,都伴随着土地的兼并。不过这种土地兼并模式虽然会带来社会财富分配矛盾的加剧,并最终导致王朝的更迭(重新分配),但却并不会带来人口数量的剧变。换句话说,人口数量与土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没有质的变化。这一点,从清朝以前历代王朝的人口数量均没有太大突破也能看出。
与中央之国相比,罗马的情况就有很大不同了。大量外来奴隶输入,并不会让那些原本拥有公民身份的“农民”消失。也就是说,人口的绝对数量出现了kua越式的增长。与此同时,那些失去土地和工作机会的农民,却只能向城市集中,以在第二、三产业中寻找机会。问题是,很显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来解决这些“流民”。
当大量无业,却又拥有公民权的人涌入城市时,对罗马政权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社会的稳定,罗马并非没有作为。特定条件下的免费面包发放和角斗活动,就是罗马用来稳定社会的两大法宝(物质和j神两方面)。然而即使做出这些政策上的T整,罗马也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意大利本身的产出,已经无法满足这片土地上的需求了,罗马的粮食必须大量依赖海外进口。
当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必须系于海外时,如果不想受制于人,无外乎有两个选择:一是维持霸权,让贸易伙伴不至于以中断出口来威胁自己;二是干脆向帝国进化,将这些贸易伙伴变成行省,以方便进行资源T配。相比前一个选择,后一个选择看起来显得更加治本。罗马共和国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最终变成了“罗马帝国“。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