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28
如果德国人希望垄断“日耳曼”这个标签,最起码奥地利人会提出异议。说起来奥地利这个国家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人物,大致分为二类人:一是跟音乐有关了。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家,都是奥地利人;二是跟政治有关。比如让中国人第一次_gan受到欧洲王室爱情的“茜茜公主”;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奥地利为什么盛产音乐家,暂时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政治人物的地缘背景,往往能够透露出更多的地缘信息。茜茜公主和希特勒这两个政治人物,正好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奥地利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日耳曼”这个地缘标签之间的关系。
做为奥匈帝国皇后的“茜茜公主”,其在出嫁之前并不是奥地利人,而是巴伐利亚王室家族的一位公主(出生在慕尼黑)。看过电影的朋友想必都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其实皇帝本来要迎娶的是茜茜的姐姐,只不过后来*差阳错的喜欢上了茜茜。当然,这件事情肯定会让茜茜的娘家_gan到一丝尴尬,但nv主角的更换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两家的联姻,因为奥匈帝国需要的只是,迎取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王室的公主。
奥地利与巴伐利亚之间的地缘关系,是由一条河——多瑙河串连起来的。从地形上看,奥地利境nei的多瑙河谷河以分为二部分:西部与德国相接的高地区,属于巴伐利亚高原的最东部;东部则是与多瑙河中游平原融为一体的低地区。由于正处在阿尔卑斯山脉与喀尔巴阡山脉相接之处,在两大山脉及巴伐利亚高原、波希米亚高地拱卫之下,这片位于多瑙河中游平原的西北角的平原,还有一个单独的名字——维也纳盆地。
很显然,维也纳盆地之名得自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奥地利并非是整个维也纳盆地的所有者,盆地的北部由捷克、斯洛伐克所有。当然多瑙河干流两侧的核心低地,还是归属于奥地利。在奥地利nei部的地缘政治结构中,这一地区被称之为“下奥地利”。至于巴伐利亚高原上的多瑙河谷,自然就是“上奥地利”了。
当然所谓高低都是相对的,二者之间的海拔差也不过150米左右,并不会因此而造成显著的地缘差异。而多瑙河的存在,也为巴伐利亚和奥地利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最大便利。如果喜欢《茜茜公主》这部电影的话,相信会注意到,茜茜公主正是坐着船从巴伐利亚,出嫁到奥地利的。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奥地利想成为整个日耳曼地区核心的话,巴伐利亚的态度至关重要。
巴伐利亚与奥地利之间的这种地缘联系,从今天二地的宗教信仰以及种族特征也能看出。尽管德国北部的低地区,在是以信仰基督教新教为主,但以巴伐利亚高原为核心的高地区,仍然是以天主教徒为主,这一点与奥地利的情况相同。很显然,这两个地区的天主教信仰,与他们和天主教的大本营——意大利地理相接有直接的关系。
事实上,拉丁人对南德、奥地利的地缘影响并不止于宗教方面,种族方面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这一点从最容易被基因所改变的发色上就能看出。相比北部的日耳曼低地区,阿尔卑斯山北麓的日耳曼人,金发的比例要明显更低。当然,这一差别并不至于影响到日耳曼民族的整体认同。更多类似于中国南、北方之间的一些地缘差异罢了。
从地缘位置上看,横kua巴伐利亚高原与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结构,也意味着奥地利这个日耳曼人国家,在地缘政治上为整个族群所起的作用,是帮助族群向多瑙河中游平原扩张。这一战略任务,最起码从政治层面上看,在奥匈帝国时期算是取得了成功。以匈牙利为主,包含塞尔维亚、克罗的亚等国部分领土在nei的多瑙河中游平原,以及整个维也纳盆地都成为了帝国的领地。不过这种枢纽位置也是有利有弊,得势时可以向四面扩张;失势时就有可能成为四方分割的鱼r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