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罗马nei战(公元前49——31年)上]
卡莱之战的结束,意味着安息正式成为了罗马的头号甚至是唯一劲敌。关于罗马与这个强大对手的故事,双方还要续写200多年。不过现在,罗马nei部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到底是选择庞培还是凯撒。以罗马之前那种贵族共和体制来说,这种矛盾本来是并不存在的。每年都会进行的执政官选举,以及对军权的限制,维系了“罗马共和国”的nei部平衡。然而我们在辛布里战争和马略军改一节也解读过了,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军事将领的权力被集中、固定了下来。这样做虽然有肋于帮助罗马打败外敌,却也对罗马的nei部结构造成了shen远影响,那就是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手中的军队,觊觎最高权力。
类似的矛盾并非罗马所独有,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比如唐帝国虽然军力强大,对外扩张成绩斐然,但却为自己引来了藩镇割据之祸,并最终走向衰亡;随后问鼎中原的宋帝国又是一个相反的例子。鉴于唐、五代藩镇之祸的教训,宋朝采取“以文制武”的模式限制了军事将领的权力,为nei部的权力之争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但却也削弱了抵御外敌的能力,被几乎所有边缘板块rou_ling了个遍。不过,虽然东西方在这此问题上的_geng结点是一致的,但分析罗马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表现形式,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这场政治斗争不仅直接决定了罗马的体制走向,更为今天的我们,体会共和、民主这两个耳熟能详词汇的nei涵,提供了一个原始范本。
在罗马的nei部政治斗争中,凯撒及他的舅舅马略是被归为“民主派”,而庞培以及马略的对手苏拉则被归为“共和派”。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简单点说就是:共和派认为政治更应当由少数较少但经济、受教育程度更高的j英阶层所主导;至于“民主派”则认为少数_fu从多数的原则,应该平等的扩大至整个公民阶层。很显然,如果这样做的话,平民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至于说这两种观点谁更正确,就不是简单的黑白问题了,只能说这个世界需要平衡,而平衡的方式有很多种。
从社会基础来看,所谓共和派、民主派之争其实更应该更称之为贵族派与平民派之争。实际上,纵观近代社会的政治之争,在剥离那些表层意识形态、价值观之后,我们也会发现,每一种政治诉求背后都是一个社会阶层或者群体。最终谁能取得成功,就看谁更能顺势了。马略和凯撒之所以成为平民的代言人,并藉此获得了成功,是因为罗马走到到今天,nei部矛盾已经累积到了必须重视底层民众利益的地步了。即使没有凯撒,也还会有其他人抓住这个机会上位(甚至很有可能是庞培)。
在马略军改一节我们也分析了,由于大量奴隶的输入以及土地的日渐集中,罗马平民阶层和军队的主体——自耕农阶层已经接近消亡。大量被迫集中在城市,却又无业的罗马公民,不仅对罗马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影响,更影响到了罗马军队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哪个社会,都会有人试图用改革的方式,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期回到最初的平衡。只不过在缺乏外部文化样本的中央之国,这种尝试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以至于最后不得不通过王朝更迭的方式重新洗牌。
马略军改为罗马平民所开启的,是扇重获财富和土地的窗口。那些_fu役的罗马士兵,除了可以获得战利品之外,还可以在退役之后获得一块土地成为有产者。同时如果统治者是借民意上台的,那么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会在政治、经济层面,给予平民阶层更多的资源。于是这就形成了一种阶级分析法所无法解释的现象:最终为罗马jin_ru帝国时代帝铺平道路的凯撒,反倒成为了民主的代言人,并受到人数占优的罗马平民阶层的欢迎。正因为如此,罗马从共和国体制转入帝制,并不是一个制度的优劣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再平衡的问题。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