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9
[罗马nei战3——帝国时代的开启]
公元前31年9月2日,决定罗马与埃及命运的一场海战,在希腊西海岸的“阿姆夫拉基亚湾”湾口爆发。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安东尼在此集中了一支包括450多艘船只的海军,以及将近10万人的陆军(步兵7.3万,骑兵1.2万)。屋大维一方则在意大利南部,塔兰托湾那个“靴子底”,也集中了数量相当的海、陆军兵力。
尽管有研究者认为,安东尼在希腊集结重兵是为了远征东方的安息,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没有人会在西线面临一场nei战的情况下,还把所有力量投入到东线的外部战场。更何况大家在谷歌地图上定位“阿姆夫拉基亚湾”的位置,就会发现这个海湾位于希腊伊庇鲁斯板块,与意大利南部隔海相望(参见《罗马共和国地缘结构图》)。当年远征意大利南部,与罗马争夺大希腊地区控制权的皮洛士,正是伊庇鲁斯的国王。将兵力集结于此,安东尼即使不想反攻罗马,也一定是在为与屋大维决战做准备。
最终主动发起进攻的是屋大维一方。安东尼之所以没有成为进攻方,是因为信心不足。如果安东尼最初选择希腊半岛作为自己的权力中心,那么他当下的政治处境应该会好的多。然而现在,埃及孤立而又顽强到吞噬一切外来文化的地缘位置,使得希腊地区的罗马人,也相信安东尼现在已经成为埃及利益的代言人了。在罗马人心目中,埃及和克利奥帕特拉(埃及Yan后)对罗马的威胁,甚至已经和汉尼拔不相上下了。
由于屋大维已经明显占据了舆论优势,安东尼并不愿意把宝押在罗马人占主的陆军身上,而是把获胜的希望压在了海军身上(海军一半是来自埃及)。决战的地点,在阿姆夫拉基亚湾出海的海峡一带,由于海峡之南的岬角叫做“阿克提姆岬”( Actium),因此这场决定罗马命运的海战被称之为“阿克提姆海战”。由于信心不足,安东尼甚至事先安排好了退路,为每条船带上了风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地中海中进行海战,主要是靠浆手划船提供动力,并不需要风帆。而安东尼不仅为舰队准备了风帆,还刻意选择西北风向时开战(能更快退往埃及)。只不过这种未战先怯的准备,很显然也对自己舰队的战斗决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果战败的话,安东尼准备率海军退往埃及,而陆军则沿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退往叙利亚。为此安东尼为那位美Yan的nv王留下了60多艘船以为后应,然后再将其余战船分为三支分舰队与屋大维同样分成三队的海军对决。然而想给自己留后路的绝不仅仅只有安东尼一人。在战斗打响之后,除了安东尼自领的舰队之外,另两支分舰队在接战后不久便赶紧扬帆neng离战场,甚至主动向对手投降。
让安东尼海军如此之快崩盘的原因,在于屋大维的舰队很快便表现出了更强的战斗意识,以及技术优势。本来安东尼的舰队中,那些埃及船要更为的高大、坚固,远程攻击能力也更强(有体型较大的抛石机),但屋大维更为机动、灵活的海军,又一次像第一次布匿战争时那样,通过技术把海战演变为了自己占优的“陆战”。这当然不是说罗马人又一次重拾了“乌鸦吊桥”战术。这一战术所造成的头重脚轻问题,已经使之永远退出了战争舞台。
屋大维所打造的罗马海军,这次所发明的新武器被称之为“飞爪”。这一技术的特点,在于把原来用弩炮发j的标枪,去掉枪头换成“铁爪”,同时在尾部系上绳索。当飞瓜依靠机械力j落在对手的甲板上后,向后拉动绳索就能够将铁爪牢牢的锁定在船帮之上。为了避免对手砍断飞爪,罗马人甚至在枪杆上包上了铁皮。由于选择权掌握在屋大维一方,所以他的军舰可以挑选较弱的对手,特别是不善近战的埃及船发j飞爪,然后拉近两船跳帮,然后上舰屠杀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安东尼军中的埃及人,还是本来就无心战斗的罗马人,都没有再战下去的勇气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