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8
[“匈人”在中亚的经营]
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匈奴西迁的时间是有明确记录的。经过两汉长达200年的战略反击,至公元1世纪末时,曾经无比强大的草原帝国终于行将崩溃。事实上,此时汉帝国的敌人,就只是身处漠北的北匈奴了。至于漠南的南匈奴,则在公元一世纪中叶已依附于中央帝国。与此同时,崛起于大兴安岭的东胡后裔“鲜卑”,也一直在觊觎漠北草原。公元89——91年,汉与南匈奴联军连续对北匈奴发动战争,先后在杭爱山、阿尔泰山两破北匈奴。迫于压力,北匈奴遂完全放弃蒙古高原,越过阿尔泰山西迁中亚(鲜卑人填补其留下的真空)。
放弃漠北的北匈奴并没有完全从中央之国的视线中消失。一直以来,阿尔泰山之南、准噶尔盆地北部,都是漠北游牧民族的天然渗透范围。因此放弃漠北的匈奴人,将西域作为了他们西迁的第一站。并试图在中亚草原打出一片天地来。如果他们成功了的话,那么历史上就会出现“西匈奴”的概念了(就像后来的“西突厥”)一样。由于北匈奴在准噶尔盆地的存在,直到公元2世纪中叶,东汉帝国在西域的利益都会受到北匈奴的侵扰。不过对于北匈奴困居于准噶尔盆地这件事,最_gan忧虑的并不是东汉帝国,而是盘据中亚草原的乌孙、康居两个游牧国家。
我们在西域部分曾经对中亚草原的地缘结构做过详细分析。总的来说,这片草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七河地区”。由北向南包括隶属巴尔喀什湖流域的:阿亚古兹河、列普萨河、阿克苏河、卡拉塔尔河、伊犁河,以及位于卡拉tao山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塔拉兹河、楚河;二是北至额尔齐斯河,南至锡尔河中游,以哈萨克丘陵为核心的草原地带;三是哈萨克丘陵以西,里海——咸海北部,乌拉尔山脉以南地区。在汉匈争夺西域的时期,此三板块对应的游牧集团,分别为:乌孙、康居、阿兰。
当北匈奴决心把经营重心放在中亚草原时,他们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或西入哈萨克丘陵北部,进居康居之地;或南下伊犁河谷,以乌孙之地为目标。对于匈奴人到底是先向哪个方向渗透,一直以来有不同的意见。事实上,这两个方向匈奴人都有所渗透。也就是说,匈奴人同时在向哈萨克丘陵北部,以及准噶尔盆地南部扩张,以期重新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扩张未必都是借助战争手段。鉴于康居和乌孙的地缘关系,匈奴人早在公元前44年,就曾经被康居人“请”到塔拉兹河畔,以期帮助他们对于乌孙人。这段历史就是我们在西域部分曾经解读过的“陈汤灭致支单于之战”了。至于说这次康居人是不是又引狼入室,就不好说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