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9
[匈人与阿兰人]
匈人攻灭阿兰人的战争,被拜占庭罗马清楚记录了下来。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史书,对此也有过记录(《北史.魏书.西域传》:“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不过这一消息传到中央之国,已经有些走样了。在中国人的记录中,奄蔡(阿兰)跟粟特两个地缘标签被混为一体。当然,中国正史有兴趣记录这一信息,更多是因为“匈奴”曾经是中央之国最强大的敌人。至于细节的准确x,当时也没有去考证的必要了。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最终给欧洲带去巨大压力的“匈人”,是来自亚洲、打着匈奴旗号的游牧民族,但把触发这一民族迁徙事件的始作甬者归功于汉朝和中央之国,却是有些夜郎自大了。要知道,匈人开始对南俄草原的征_fu,离北匈奴西迁中亚,已经过去了两个半世纪。而此时中央之国,也正陷入以nei迁匈奴为首的“五胡乱华”时代。一定要给谁脸上贴金的话,倒不如说欧亚大陆这一阶段,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狂欢时刻。这些原本被文明地区排斥在外的游牧者,在经过与文明地区数百年的交往后,终于耐不住寂寞,开始全面进攻了。
当远在东方的南匈奴,因为nei附汉朝(包括后来和魏、晋)而获得了学习、上位的机会时,他们在中亚的兄弟民族,依然还处在比较原生态的游牧阶段。他们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在征_fu阿兰,与欧洲人全面接触后开启的。然而这种原生态,并不代表匈人就没有优势了。正是匈人的这种不为欧洲人所熟悉的“原生态”,对欧洲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事实上,即使对于同为游牧民族的阿兰人来说,匈人在技术上也有着与之不同的特点。
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与东欧游牧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彼此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海拔更高,并且难以得到太平洋暖*气流眷顾的蒙古高原,气候要更为的干冷、恶劣,牧草的质量也要差的多。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人类和动物来说,恶劣环境对他们也是一种锻炼。以马为例,虽然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所培育出的蒙古马,体型要比欧洲马矮的多,但却不挑食、耐低温、耐力好、体力强。后来席卷欧亚大陆的蒙古人,可以连续十几天不下马,以一昼夜行军上百公里的速度机动(中间会换马),如果没有任劳任怨的蒙古马,是不可能做到的。
由于蒙古马的特点,北亚游牧民族中,善于骑j的轻骑兵,成为了主力。与之相比,生存条件更优的欧洲马,在个头、负重,以及冲刺能力上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由于马的条件更好,欧洲游牧民族更有条件发展用于冲阵的重骑兵。一般来说,重骑兵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自身良好的防护、冲刺能力,冲毁敌军的阵型。在罗马乃至马其顿、希腊军队,都侧重发展步兵方阵的情况下,欧洲游牧民族为了战胜对手,很自然的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了重骑兵的比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