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2
在决战正式开始后,阿兰人显然很不适应匈奴人的战法。阿兰人的阵列中,除了骑兵之外,还有大量四轮马车,用以构筑临时堡垒和正面战场。虽然这些“重武器”在应对西方的步兵方阵时的确有很强的冲击力,也能够在扎营时提供更多的保护,但在对付那些人马He一的亚洲轻装骑兵时,却毫无用处。因为匈人_geng本不会列好阵等着你去冲击,也很少会去正面攻击坚固的堡垒。人马He一、无需辎重的亚洲人,更多凭借的是自己和蒙古马的耐力,以及随时可以发j的弓箭,游击、拖垮对手。
匈人的这种战法,对于熟悉汉匈之战历史的朋友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应对这种游牧骑兵最大的问题是:你可以击败他们,但却很难全歼。与很多拥有严格纪律、视战场后撤为耻的军队不同,亚洲游牧骑兵完全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他们的战场信条。一旦对手的防线出现漏洞,这些机动力能力强、耐力好,又善于使用弓箭的对手,就会回过头来给你致命一击。
由于生活习惯以及部落结构的原因,单个游牧部落所能聚集的骑手数量并不太多,通常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到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劫掠一番,并不会攻城掠地。不过在某些历史时段,草原在经过一番博弈之后,也会有机会诞生一位有实力、有声望的共主,汇集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游牧骑兵,一起向生存环境更好的地区,进行迁徙作战。很显然,匈人决心与阿兰人决战,并最终控制南俄草原时,他们已经能够把中亚草原大部分的游牧者,聚集到自己旗下了。
战争的结果是匈人大获全胜,获得了直面西方文明的机会。不过对于阿兰人以及其他萨尔马提亚人来说,这也并非全是坏事。最起码他们有机会,在匈人的带领下,shen入那些之前无法攻掠的地区。草原上的事就是这样,人口资源紧张的游牧者之间在对战之时,很少会采取灭族的方式,只要你肯转换门庭,成为胜利者的一部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相当一部分阿兰人加入了匈人的阵营,而当欧亚游牧民族,在南俄草原He为一体之后,谁都能猜到他们的下一个方向是欧洲腹地了。
匈人入主南俄草原,对这片草原带来的最大变化并不是黄白人种的混He(游牧者并不在意这点),而是让欧洲骑兵的战力提升了一个台阶。鞍桥以及马镫的使用,并不仅仅对轻骑兵有用。事实上,对于重装骑兵来说,这两项技术的使用意义会更为重大。我们知道,装备的越轻,越容易在马上控制平衡。诸如努米底亚人一类的游牧部落,即使没有这些马具,也能做到人马He一(当然要做到这点,需要长时间的训练,甚至说上从小就“长”在马背上)。
然而对于讲究冲击能力的重装骑兵来说,没有马具的帮助下,保持平衡始终是一个大问题。鞍、镫技术的使用,不仅能够让重装骑兵获得更好的平衡_gan,同时也能让骑手增加自己的负重(特别是护甲),以提升战斗中的安全指数。在与匈奴人的战争结束之后,亚洲人带来的鞍镫技术,很快便在阿兰人之中得到的普及。事实上,阿兰人应该还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技术和材料改进,以使之更好的适应重装骑兵。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