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6
[哥特人与哥萨克人]
哥特人在jin_ru罗马之后的历程是很清晰的的,不过这些源自北欧的蛮族,在喀尔巴阡山以东地区定居的情况,却误会颇多了。这很大程度来源于一个概念上的误区,即东欧=草原,草原=游牧。甚至一些人还会遵循东亚的经验,认为蛮族=游牧民族(尽管这一观点也是错误的),并按照这个思路,简单的把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归入为“游牧民族”。
先来看看整个东欧平原的地理环境。这是一片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西至波罗的海、东至乌拉尔山脉的“波状平原”。所谓波状平原,指的是它的地形波*起伏,不似大家印象中那种,异常平整的平原概念。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所见到的平原,绝大多数都属于“冲积平原”。千百万年来,在河水的一遍遍冲刷、淤补下,东亚的平原变得异常的平整。至于欧洲的平原,大多数都是在冰川的作用下形成的,并不如“水”作用力下来的平整。不过这些地形上的波状起伏,并不是东欧平原nei部地缘差异形成的原因所在,真正对东欧地缘结构造成影响的,是降水量。
降水量的影响,直接体现在植被的种类上。大体上年平均降水在250——400毫米以nei的地区,会呈现典型的干草原地貌。250毫米以下的话,就会逐渐向半荒漠、荒漠地貌渐进,直至变成黄沙漫漫的大沙漠地带;能达到400毫米以上的话,随着降水量增加,地面上所覆盖的植被就会变成森林。由于喀尔巴阡山脉以及地中海北部的其它山脉,为大西洋水气jin_ru东欧平原南部设置了层层障碍,因此东欧平原南部呈现为草原地貌,而中北部则为森林地貌。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虽然在《欧亚草原原始地理关系图》中,为东欧平原南部的草原地带(南俄草原)划出了一条明确的北方界线,但实际上在这条森林——草原分割线的南北两侧,还存在一条100——200公里纵shen的“森林草原”地带。越往北,森林的比例越高;越往南,草原的比例越高。
在漫长的历史中,气候总是会有所变化的,所以身为过渡地带的“森林草原”,边界也不是恒定的。如果大家需要一两个点来定位的话,大体上今天的乌克兰首都“基辅”,也就是“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族)在公元9世纪末,建立“基辅罗斯”(东斯拉夫人最早的国家)之地,就是当时东欧“森林地带”,与“森林草原”地带的相接之地。而在14世纪中叶,取代基辅公国,成为东斯拉夫人领导者的“莫斯科公国”,则完全藏身于森林地带。即使我们还没有解读到这段历史,相信也会有朋友想到,这变化背后所隐藏的地缘政治背景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