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0
[西哥特人在东罗马的“起义”]
罗马也并非任由哥特人自行选择居住地,在多瑙河北就已经分两东、西两部的哥特人,后来也被分别安置到了两个边境板块。留在多瑙河下游的是西哥特人,而东哥特人则转入多瑙河中游的“潘诺尼亚平原”。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东半部就是匈牙利大草原。从与草原的接触面来说,潘诺尼亚平原要比下游地区有“优势”的多。在下游地区,草原地带仅仅是延伸到末端的三角州地带。
当然,罗马人肯定是不想要这样的“优势”的,这意味着罗马在多瑙河的防御压力,要比下游地区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将机动力更强的东哥特人,放在潘诺尼亚也算是正确选择。因为谁都能猜到,匈人在征_fu了南俄草原和达契亚之后,下一步肯定会入主匈牙利草原的。
事实上,东哥特人并不是第一支,被罗马利用来防御匈牙利草原威胁的日耳曼蛮族,因为匈人来与不来,匈牙利草原都是游牧者的天下,并天然会对多瑙河西、南岸的定居者造成威胁。在东哥特人之前,另一支来自中欧平原奥得河流域的日耳曼人“汪达尔人”,被罗马允许穿越喀尔巴阡山,入驻潘诺尼亚(公元335年)。不过在匈人强大的压力之下,汪达尔人并没有遵守他们的诺言,而是和部分被匈人B入潘诺尼亚的阿兰人结成“跑路者同盟”,一起向帝国的西部转移(这些跑路者后面还有故事)。
就地缘位置来说,匈牙利草原算是一个很关键的枢纽地区。南俄草原、日耳曼尼亚、西罗马、东罗马,四大地缘板块在此相接。后来匈人也把自己的本部放在了匈牙利草原上,以方便他们更shen入的“了解”欧洲,这也使得东哥特人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当然,东哥特人也未必要誓死效忠罗马。从地缘政治上看,东哥特人控制下的潘诺尼亚,更像是一个处在罗马和匈人之间的“缓冲国”,谁更强大就跟谁结盟。
现在大家应当对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多瑙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有所了解了。虽然罗马看起来是收_fu了哥特人,帮助他们驻守边疆,但实际上相当于割出土地,设置了两个日耳曼缓冲国。另外,罗马不仅没能融He、控制这些蛮族,反而如我们上节所分析的那样,让他们渗透到帝国军队,并逐渐取得了军队的控制权。
从技术上看,罗马越来越倚仗蛮族佣兵,也是大势所趋。当战场的决定权越来越由骑兵掌控时,那些天然已经生活在马背上,并且表示愿意_fu从罗马管理的蛮族军人,更容易因战力突出而获得晋升。这种情况导致罗马军队中的重骑兵,通常由以哥特人为代表的,生存地靠近南俄、匈牙利草原的东日耳曼部落所担任;轻骑兵则从包括匈人、阿兰人在nei的草原游牧部落中招募。发展到最后,当蛮族通过掌握骑兵,而得以成为帝国军队主力后,即使是罗马人应该为主的步兵军团,也开始向蛮族打开大门了。
哥特人的大规模到来,无疑加述了这个进程。很不幸的是,虽然的确有一些哥特人为帝国效忠,甚至战死在对抗匈人入侵、镇压哥特人反叛的战场上,但大数多得以jin_ru帝国军政体系的哥特人,却在近距离观察这个老大帝国的过程中,发现帝国已经是风雨飘摇了。在罗马最后一次分裂之时(公元395年),哥特人终于决定抓住机会反客为主。
要是按照阶级史观,我们也许应该将这次哥特人所引发的战争,称之为“哥特起义”了。这次“哥特起义”的主导力量,来自最后一批成规模归附罗马的哥特人。我们上一节曾经说过,在十几年前那次哥特南迁大潮中,有部分不愿意依附罗马的西哥特人留在了多瑙河以北的森林里。不过这些西哥特人很快便发现,试图从匈人手中夺回家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公元前390年,这些留守达契亚的哥特人,也渡过了多瑙河。当然,这些西哥特人一开始并不是投奔罗马的。他们只是在与罗马军队作战失败后,才被招安加入了罗马军队。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