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鄙视抢沙发的 提交日期:2015-03-03 20:21
2015-03-03
[破碎的意大利,以及斯拉夫人的出现]
如何处理与教皇国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君权与神权谁置于其上的问题。就这一点来说,拜占庭的选择是君权大于神权的模式。一方面,帝国半部领土在亚洲,东方世界原有的君主制模式(包括埃及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拜占庭帝国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罗马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人已经花了数百年时间,渐进式的适应从共和到帝国转变。这一进程也使得罗马认同的稳固程度,远高于它的对手。对于一个板块结构复杂的帝国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反观日耳曼人,则没有这种政治遗产了。即使是一个日耳曼王国nei部,也只是由松散的部落体,升级至封建制结构。这里所说的“封建”,当然不是我们多年来被教材所误导的那种中国式“封建社会”了(其实是中央集权)。虽然为了对应古代中国的爵位分封,欧洲的爵位也会翻译成公、侯、伯、子、男几级,但在中国的所谓“封建社会”中,这些爵位基本是不会对应封地了(而是一个级别)。至于欧洲则是真真的层层分封,各有领地。这种结构下的欧洲,就像一个个模块组He在一起。那些各自拥有运营系统的大小模块,虽然要宣誓对自己的上一次封建主效忠,但从技术上看,重新排列组He的难度要小的多。
这样看起来,罗马教廷倒是很有存在的必要了。最起码日耳曼人基本都已经归依了天主教。从技术上看,你只要取得在天主教世界nei部的相对优势,就很有机会与教廷达成共识(教廷也是识时务的)。相比去打破那些政治藩篱,成本要低的多。基于这一理由,即使法兰克王国已经吞并了伦巴第王国,并有机会让教皇国成为自己的附庸,也没有必要去损害教廷的利益。作为交换,教皇在公元800年为日耳曼人加冕了第一位皇帝——查理大帝。有了这一超越王权的封号,查理曼在理论上成为了所有日耳曼天主教国家的最高领袖。
当然,所有的联盟得以形成,都是因为双方能够恪守自己的利益边界,客观上不让自己威胁到盟友安全为前提的。如果一方觉得联盟的最终结果,是被对方吞噬,那么就会寻找其他He纵连横的组He了。从这一层面来看,法兰克王国想要通过“神”的授权晋升为“帝国”,仅靠承诺是不够的。反映到地缘政治格局上,就是查理曼帝国在战略上需要放弃征_fu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想法。这种放弃,并不仅仅指拜占庭所占领的“大希腊地区”,也包括教皇国南部,与拜占庭之间的中南部地区。这样的话,不管法兰克人在西欧大陆如何强大,教廷所在的意大利半岛,都还处在一个小战国状态。而拥有最高宗教权力的教廷,则拥有巨大的外交空间。
意大利半岛的这种破碎的地缘政治格局,一直贯穿了整个中世纪。一直到19世纪中叶,悲剧的半岛才重新建立统一王国。不过如果不是对这段历史特别_gan兴趣的话,大家倒不必去强记每个时代,出现在意大利的各个政治体。只需明白,教皇国的存在是这一切的_geng源。另外通过上述解读,我们最起码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中世纪的意大利半岛本身,已经不再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主导者了;二是基于意大利半岛乃至整个欧洲破碎的地缘政治结构,神权置于君权之上的格局,将一直延续到新纪元的到来。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