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6
[瓦良格人与瓦尔代高地]
最近这几年,从乌克兰买进的半成品“瓦良格号航M_”,完成了华丽转身,变身成为了中国海军的“辽宁号”。这使得“瓦良格”这个俄语标签,在中国颇具知名度。其实“瓦良格”在斯拉夫语的原意为“商人”,正是1000多年前,东斯拉夫人对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称呼。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斯拉夫人对瑞典人的初始印象,要好于西欧国家眼中的“维京人”(丹麦人、挪威人)。
在乌拉尔人口中,这些西欧人眼中的“维京”人、斯拉夫人口中的“瓦良格人”,又变成了“罗斯”人,其原意为“北方人”。如果纯粹比较这些北欧日耳曼人,与芬兰乌拉尔人的位置关系,这一称呼看起来似乎很难理解(芬兰人的位置更偏是北)。不过,当我们知道伊尔门平原上的乌拉尔人,是最早接触到这批瑞典人的乌拉尔语系民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殖民东欧的瑞典人,看起来更喜欢“罗斯”这个表明方位的标签,以至于他们后来将统一斯拉夫诸部后,所建立的国家称之为“罗斯”。今天中国人口中的“俄罗斯”( 英文是Russia),是经过蒙古语转译而来的(蒙古语发音为OROS)。与之相比,倒是古人依原音所译之“罗刹”国,不仅更为音近,也颇He严复所提之“信、达、雅”之翻译标准。
说起来,后来那些定居于西欧的“维京人”,也一样被拉丁人称之为“北方人”。只不过他们的拉丁语发音,变成了“诺曼人”。现在我们知道了,所谓维京人、诺曼人、瓦良格人、罗斯人,原来所指向的都是“北欧日耳曼人”,这些标签使用当中的细微区别,相信通过之前的解读,大家也都能够了解了。比如提到维京人,那指向的就应该是,最初在大西洋海岸劫掠的丹麦、挪威人(而不是向东欧平原扩张的“瑞典人”);等他们He法定居下来后,就应该转称为“诺曼人”了。如果参照“北方人”的方位命名原则,用丹麦、挪威、瑞典这些大家更熟悉的地缘政治标签代指,会更容易让大家在脑海中描绘出他们最初的地缘位置。
在伊尔门平原建立长期贸易据点的瑞典人,最初并不会有太宏大的目标。不过当这些武装商人熟悉了周边板块的地缘结构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利益空间,并不止于做点转口贸易。很显然你不可能沿着一条河流,一帆风顺的一路南下。当瑞典人顺着洛瓦季河一路南下时,终究必须在河流的源头弃舟登岸,寻找下一条可供他们发挥航海特长的河流。
绝大多数情况下,水系的最上游部分都会是一片高地。尽管东欧平原上的“高地”,只能算是一片无法显示脉象的丘陵地带,但结He河流的走向,我们还是可以为之划分区块的。为洛瓦季河提供水源的这片丘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河流西南方向对接的,正是孕育了“波罗的人”的“波罗的丘陵”。今天这片丘陵的主体为“白俄罗斯”所占据。有的朋友由此可能也预_gan到了,后来白俄罗斯人之所以成为独立民族,也许跟波罗的人的影响有关;河流西北方向,则是一片完全处于俄罗斯境nei,被称之为“瓦尔代高地”的丘陵。如果想在东欧平原看似没有重心的丘陵中,找一个地理枢纽点,那么瓦尔代高地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地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