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6
[黑海贸易权的争夺]
需要注意的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哈扎尔人建立商业王国奠定了基础,但不能说没有了来自东方的奢侈品,哈扎尔人就无法立国了。更不能就此认为,中央之国的政局一旦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影响到商口出口到西方。事实上,对于“以农立国”的中央之国来说,从来就没有过主动开辟贸易之路的想法。所谓“丝绸之路”的开通,只是地缘政治的副产品。西方能否从陆地商路获取东方商品,其实更多取决于从河西走廊到黑海之滨间的政局是否稳定。一旦这片降水稀少的草原、荒漠地带,出现了政治和谐的景象,并且能够与中央之国维持和平(使之不至于出于防御需要,封关以自守),那么商队就能够从丝绸之路获益。
即使没有来自东方的商品,黑海也早已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平台。希腊人很早就在整个黑海沿岸地区都布设了贸易据点。以面对南俄草原,乃至整个东欧平原进行贸易的希腊殖民地,散布于德涅斯特河、第聂伯河的河口,以及克里米亚半岛、刻*半岛南岸。在罗马及拜占庭帝国时代,这些贸易据点一如既往的在发挥着作用。只不过谁能控制它们,就要看当时的形势了。这其中战略位置最为重要的,就是克里米亚半岛西南部的“赫尔松涅斯”。在基辅罗斯坐大黑海之前,拜占庭一直都牢牢的掌控着这个战略要点。不过今天你在的黑海沿岸上找这个名字,就只能在第聂伯河河口,找到一座叫“赫尔松”的城市 (时名奥利维亚Oleshye,也是古希腊殖民点)。因为现在这座黑海北部地区的地缘中心,已经更名为“塞瓦斯托波尔”了(克里米亚的首都,俄“黑海舰队”的驻地,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的争夺焦点)。这也意味着,在伏尔加河——顿河下游站稳脚跟的哈扎尔人,如果能够向西垄断整个黑海北部的岸线,那么仅凭垄断传统的东欧——地中海贸易,也足以立国了。
另一个能够成为哈扎尔汗国重要经济支柱的产业,就是种植业了。一直以来,这片土地未能开垦的原因,并不在于土壤、气候,而在于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游牧民族的威胁。当哈扎尔人因控制商路需要,而选择在某些枢纽点上(必定临河)定居下来时,并有胡萝卜和大Bang,约束周边游牧部落时。种植业也很自然的会成为哈扎尔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哈扎尔汗国的统治下,南俄草原的经济呈现出了明显的,商、牧、农(种植业)混He经济形态。
南俄草原的问题,因为环境和位置的原因,太过容易受到游牧集团的冲击,而使其更多呈现出游牧属x。相比之下,整体环境更加恶劣的中亚、西域绿洲农业区(天山——卡拉tao山以南),土著居民在这三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业态之间转换,会更加从容。比如在唐朝时期,大量从中亚“河中地区”迁入nei地的“粟特人”(安禄山、史思明就是粟特人),身上就能同时显现出上述属x。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