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2017-05-19

【关键词:地缘凝聚点,自我民族隔离,中西礼仪之争,旧港宣慰司】

在一个大社会里,个体力量是渺小的,往往需要附着于一个小社群,才能在竞争中不被吞噬。“宗族”就是华夏文明中,最基本的一个社群单位。姓氏和血缘,成为了抱团取暖的凝聚点。由此再上升一个层级,凝聚点则是基于地理位置及生存环境的共x,而形成的地域x共识。比如晋商、徽商、温商等商帮的形成,就是典型的例子。

人人都知道1+1等于2,但两个1放在一起,得出的答案却未必是一,也可能是零。一言以蔽之,任何社群的存在,都需要有个能帮助个体间达成共识的“地缘凝聚点”。这个“地缘凝聚点”可以是共同祖先;可以是地域;可以是一段能引发共鸣的历史*。同时,它也可以是宗教。

在成为“地缘凝聚点”这个问题上,宗教看起来比之其它点要更有优势。一个宗族的扩张,需要数代甚至数十代人的努力,但一个能满足时人某种心理需求的“宗教”,却有可能迅速传播,并形成规模效应。比如每到一个古典王朝行将崩溃时,就会涌现于“农民起义”*潮中的各种攀附佛教、道教(乃至基督教)的宗教组织;又比如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帮人用“信仰”消灾解难、治病养生的各类地下教会,乃至邪教组织。

从技术上看,一神教的传播能力及凝聚力,又要高于其它宗教。这其中尤以3.0版本的伊斯兰教为甚。不过理解了上述nei容,大家其实也清楚了一点,对于中国境nei的少数派来说,无论其所保持的自身特点,是该归于民族特点,还是宗教特点,本质上就是为了凝聚自身所处的社群。从这点来说,以宗教为标识和与宗族/血源为标识,并没有区别。

然而,同样从技术上来考虑,对于客观上属于“少数派”的社群来说,到底保留多少成分的识别度又非常重要。从少数派的角度来说,保有的识别度过小,将面临被多数派融He的风险;过大甚至与大环境格格不入,那么实际在做的就是一种“自我种(民)族隔离”,并最终身受其害。

世界是多元的,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实际上,中华文明本身的包容x,使得这一问题在中国并不算突出。在认同自己“中国人”大身份前提下,只要不做到“自我民族隔离”的程度,民族矛盾并不会凸显。只是“度”的掌握永远是个问题。

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来说,为了不被周边民族吞噬(特别是多数民族),以宗教属x来强T自身独立x的需求,将会一直存在。问题在于, “中国认同”的基础其实是“文化认同”,这又与一神教本身的“排他x”有结构x矛盾。这就需要彼此作出一定的妥协。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不管此类问题出现在何地,在多数派往往占据了政治及话语权的优势,这个压力更多是由少数派所承担的。

在基督教借大航海之势向中国传播之时起,类似问题也曾经出现过。在华夏文明中,祖先崇拜及儒家文化居于核心地位。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早期天主教传教士,如16世纪后期在明朝传教“利玛窦”采取了务实妥协的手法。即认定祖先崇拜与对孔子的尊崇,并不属于一神教教义所禁止的“偶像崇拜”范畴,技术上可以绕过这两个壁垒,向中国人传播教义。

然而这种取巧的做法,在教廷nei部始终存在争议。18世纪初,在清康熙执政期间,这一矛盾开始集中爆发,史称“中西礼仪之争”。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坚持信徒不应该祭拜祖先和孔子的罗马教廷,被清王朝禁止在中国传教(虽然在中国的传教士,仍希望做出一定妥协,以换取传教权)。这种文化碰撞,不仅在中国,在受华夏文明影响浓厚的日本、越南也普遍存在。直到20世纪30年代,罗马教廷才不得不面对现实,允许上述地区的信徒按照固有习惯祭拜祖先、神社(日本)等异教偶像,问题才算解决。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4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