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27
【关键词:君主立宪,马来联邦,马来属邦,马来亚联He邦】
荷兰人更加纯粹的商人属x,使之在17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有些“唯利是图”的属x,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今天大家会看到,一些前殖民地居民会怀念大英帝国曾经的统治,包括j英阶层以受封英国“爵士”为荣,但在荷兰人殖民最成功的南非、印尼,却几乎看不到这种现象。
在民族主义者看来,这种对殖民者的认同,好似得了“斯德哥尔摩综He症”,将之称为“被殖民综He征”并不为过。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下大英帝国为什么能够更加成功。如果把政治视为一项管理工作的话,那么它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在“分权”与“集权”问题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英国的成功之处,在于打造了一tao适He自身特色的平衡体系。这种平衡反映在政商关系上,就是即可以通过高度授权的“东印度公司”进行扩张,同时也没有被商业阶层所绑架。
从结构上来说,经济无疑是政治的基础,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则需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以期维持社会的运行。任何为单一力量所主导的政治体系,本身都面临着瓶颈。荷兰这种纯粹由商业阶层主导的“现代商业共和国”,与威尼斯这类“中世纪商业共和国”,乃至“迦太基”这种“古典商业共和国”的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那就是没有办法被更多的人,尤其是被统治者产生国家归属_gan。一旦觉得不能从联邦中受益,组成“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那些省,甚至会毫不犹豫的neng离这个体系。
与荷兰这种经济利益至上的组织模式相左的另一个极端,是常见的“军政府”模式。当一个国家nei部出现分裂和混乱时,最为强T意识统一和权力集中的军人阶层,往往会被推上政治舞台的中心。只是说无论当时的客观效果是好是坏,带有明显军事主导色彩的政治模式,都将对社会多样x及决策的战略x造成致命影响,并最终造成体系的崩溃。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帝国”,便是典型案例。
以大英帝国的情况来说,并没有出现过商业力量和军事力量,主导帝国走向的情况。这一文一武两gu力量,更多是在帝国的政治框架下相辅相成。在这当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He时宜,以至被当时的荷兰、法国资产阶级所摒弃的传统权力核心—王权。17世纪末,英国率先爆发了带有新兴商业力量(资产阶级)崛起x质的革命—“光荣革命”。不过与后世很多类似x质革命不同的是,这场革命并没有摧毁英国原有的政治体系,而是作出了一项历史x的改革—君主立宪。
所谓“君主立宪”制,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统而不治”,在保留君主作为国家统一标志的前提下,政治权力由君主逐渐转移到议会。英国的这一创新,不仅让它在权力分配上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为后来各君主国所仿效),更在体系里保留了旧制度中的有用部分。在大英帝国成为过去式后,邦联x质的“英联邦”成为了英国与诸前殖民地之间的He作平台。至今仍有16个国家(包括英国),以英国nv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名义元首。不得不说,君主的存在为这个“共主邦联”x质的组织找到了一个聚结点。
相比之下,法国为前殖民地所打造的政治圈子“法兰西共同体”就要失败得多了。这当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法国没有办法推出一个,让前殖民地共同认同的聚结点是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追溯历史的话,大家会发现,将中国推上“中央之国”定位的“朝贡体系”,本质上就是一个类似英联邦的“共主邦联”模式。只是基于二者产生的背景不同,在运行模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日本则是又一个采纳“君主立宪”制而完成转型的成功案例。事实上,基于日本与英国类似的地理位置,以及天皇长期以来本已成为“虚位君主”背景,英国一直是日本在崛起之时所效法的直接对象。作为欧、亚两洲最成功的殖民帝国,让“君主”和其所代表的阶层,以新形式继续发挥作用的做法,最起码使得两国在这个危险的转型过程中,尽量减少了nei部消耗。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