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关键词: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80天环游地球,台风/飓风】
航海是需要点运气的,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是从美洲到亚洲的航行过程中,气候出奇的好,以至于麦哲伦为之命名为“太平洋”。不过老话说:运气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想想麦哲伦之前的坚持,以及所遇到的挑战,就不会有人认为,他是凭借运气被记录进史册的了。麦哲伦幸运避开的风暴,在太平洋上有两个名称:台风和飓风。其中“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称之为飓风、以西称之为台风。在这里,先解读一下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因为追_geng溯源的话,这条时间线也算是麦哲伦环球发现的一个副产品。
太阳可以帮助身处世界各地之人,确定自己身处的时间。然而当一个人完成环球旅行后,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所记录的航海时间,会与原点的时间有一天的误差。麦哲伦的船员是最早发现这个问题的人。从1519年9月20日启程算起,到1522年9月6日剩余船只回到西班牙止,麦哲伦所领导的这次环球探险活动,总计花费了将近3年时间。那些回到西班牙的幸存者,很快就发现自己的航海日志,比西班牙的时间要少一天(船员们认为他们回到西班牙的日期是9月5日)。要知道对于出海船只来说,记录航海日志是一件异常严肃的事。换句话说,是不可能出现一天误差的。百思不得其解的船员们,只能相信这被“偷”走的一天,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毕竟在海上面临绝境时,他们曾无数咒骂过上帝。
关于这一天的时间误差,最广为人知的故事,其实并不是麦哲伦而是凡尔纳留下的。在这位科幻小说家所著的《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这一误差成为了全书最大的反转点。在全书的最后,主人公本以为自己回到伦敦的时间,刚好超过了打赌约定的时间点,但在确认地球M_亲帮助自己多赢得了一天时间后,终于笑到了最后。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喜剧效果,得益于凡尔纳为之设计了一条由西向东,与麦哲伦航线正好相反的路线(欧洲大陆—亚洲-太平洋-美洲-大西洋)。如果作者想成为一名悲剧大师的话,估计就会让主人公由东向西,完成这次赌局了。
《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设定的时间背景为1872年。这个时间的设定,本身也是有shen意的。南北向切割地球的经线是确定时间的依据,地球可以划出无数经线,理论上两个东西向并排站立的人,所处在时间也是不同的。即使以人类日常所用到的最小时间单位“秒”来确定时区,那么地球可以划分为86400个时区。很显然,这样的细分并没有意义。因此在1879年,一位加拿大工程师,提出了将地球每15度归为一个时区,共划分为24个时区的想法,并很快得到了响应。
时区的想法得到普遍认同后,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就是,至交将哪条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哪一条经线才应该被定位为最具象征意义的0度线。最终在这场科学之争中,地缘政治之手仍然起到了重要作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经由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位为0度经线,并因此被命名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遂分别定名为为东经和西经。而最不愿意看到英国成为世界中心的法国,则一直到1911年后才不得不承认这个国际标准,在此之前法国人一直坚持,经由巴黎的“巴黎子午线”才是0度线(现为2°20′14.025″)。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0°线在地球另一端对应的180°经线,同时确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变更线的好处在于,正处在太平洋的中间,能够尽量避免日期变更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80天环游地球》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概念确定之后,以主人公人设对科学的态度,是不可能不事先知晓这一误差的(这件事证明凡尔纳是一位严谨的科幻小说家)。
如果当年法国人坚持的“巴黎子午线”成为了本初子午线,同样不会改变国际日期变更线从太平洋中间穿越的基本事实。事实上,纯粹以减少陆地分割的原则来确定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话,从白令海峡穿越的西经169度线,更适He当成国际日期变更线。当然,这条变更线在实际划分时,并非没有考虑到这点。受地理和地缘政治影响,我们实际看到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其实在很多处出现了位移。甚至出现了,太平洋岛国为了争夺世界上第一个迎来新年国家的头衔,而变更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情况(后面会有解读)。
回到我们最初的风暴话题上来。对于实际未能完成整个环球探索之旅的麦哲伦来说,是没有机会思考日期变更问题的。作为整个航行的领导者,他应该没有像大多数船员那样,诅咒上帝将船队一次次置于危险境地,而更应该_gan谢上帝,让船队在整个横渡太平洋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大的风暴。然而这一切背后,真的是因为麦哲伦向上帝虔诚祷告了吗?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