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5
【关键词:马可波罗,红r与鲸,三岛倭寇,平户岛,汪直,铁炮传来】
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欧洲已经对日本有了初步印象。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那位自称受过元朝宫庭礼遇的马可波罗的宣传。在他的游记当中,日本被描述为一个盛产黄金的国度。这对于以寻找黄金为主要目标的欧洲探险者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_geng据马可波罗的记录,欧洲人知道日本位于中国的东部,与中国隔海相望。以至于哥伦布在横穿大西洋时,认定自己应该最先发现日本,并将他最先见到的大岛“古巴岛”当成了“日本岛”。
尽管日本被描绘的极具诱惑力,但马可波罗的听到的另一传言,估计会让哥伦布心里有一丝担忧,那就是日本人最喜欢吃的r类是“人r”。很显然这是一个谣言了,事实上受宗教影响,当时的日本人甚至极少食用“红r”(牲畜的r),其身材过于矮小,亦与这一习俗有很大的关联。以至于明治维新时,为了从_geng本上改变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天皇需要带头食r,以打破这一禁忌。这一政策除使日本产出了“神户牛r”这样的顶级食材以外,还意外威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的生存。由此日本地力有限,这些庞然大物,成为了日本当时非常重要的r类补充。即使今天的日本,已经不需要通过鲸r来补充蛋白质,这一新传统的惯x也依然存在。只不过,针对鲸的屠杀,都必须打着所谓科学研究的名义来做罢了。
顺便说下,日本并不是唯一被马可波罗认定会吃人r的国度。在所有类似描述中,最让有意外的是关于福州一带的山地之民喜食人r的记录。在他的文字中,那些打仗时会把头发打散、脸涂成淡蓝色的战士,甚至会在战场上迫不及待地吮xi敌人的鲜血。考虑到马可波罗写下这段文字时已是福建早已开化的14世纪(南宋时闽籍状员及进士甚至位居各地之首),这段记录实在没有什么可信度。
不管怎么说,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触发了欧洲人对亚洲的探索热情。即使日本实际没有出产那么多黄金,它巨大的白银产量也可让贸易者不虚此行。要想详尽解读日本地缘政治结构,公元15世纪中—16世纪末的“日本战国”时代是最好的切入点。一如今天中国核心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在战国时代实际已奠定基础一样,日本列岛的行政区划,在它那个比中国晚开启两千年的战国时代,一样能够找到对应点。二者共同拥有的地缘逻辑是:长时间的政治割据与军事对抗,总能让地理、地缘因素的影响力发挥到极致。
然而就“大航海”这个主题来说,详解日本暂时并无必要。即使在日本凭借“neng亚入欧”之策崛起成海洋大国后,其影响世界的也是它整体的地缘位置。大多数情况下,了解日本诸岛的位置,便已可以作出战略x判断了。以向为日本门户的九州岛来说,位置决定了它在日本的对外交流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问题是,在明朝针对日本封禁海疆的大背景下,九州所获额外资源大都不是通过正常贸易来获取的。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走私商人,以及源出日本“倭寇”,被迫成为了九州乃至日本通往世界的非正常渠道。
与大陆邻但又孤悬于海中的外岛,特别是群岛,向为海盗所喜,就像加勒比海盗在巴哈马群岛的存在一样。对于剑指东亚大陆的“倭寇”来说,没有比位于九州岛西北部的平户、壹岐、对马三个较大岛屿,更是为He适的基地了。通过这三个位于朝鲜海峡外岛,倭寇们即可避开日本主流政治圈的威胁(迫于外交压力,日本幕府政权不时会清剿海盗),又可非常方便的控制航路、侵扰东亚大陆,尤其是近在咫尺的朝鲜半岛。为此朝鲜方面曾经颇具地理指向x的,将早期来自日本的海盗威胁称之为“三岛倭寇”。
平户岛上述三岛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它与九州的距离最近,仅仅相隔一条狭窄的海峡(三岛均属于“平户藩”的领地)。其中在早期倭乱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平户豪族“松浦源氏”,以至于“松浦党”一度成为了倭寇在日本的代名词。后期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中,则夹有大量中国沿海走私商人。明史甚至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二三”。在这个由中国走私商人取代九州豪强,成为倭乱主体的转折过程中,一个名叫汪直的徽州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要特别提一下汪直的籍贯,是因为这个被视为史上最大倭寇的中国人,曾经自号“徽王”,并在建立自己的私人军队和政权。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