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7
游牧者缺位的“美国大草原”
【关键词:美国大草原,西进运动,哥伦布交换,马,北美野牛】
草原,我需要一片草原。如果要论证中美洲文明,是否曾经遭遇和旧大陆边缘地带文明一样的压力,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在北美大陆上找到一片类似“欧亚草原”的存在。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那片荒芜的“西部大高原”上,并不存在适He游牧者野蛮生长的大草原。寻找游牧者的希望,落在了落基山脉以东地区。
绝大多数情况下,高大山脉与平原之间,都会存在一片地势介于二者之间的高地,落基山脉以东的情况也不例外。在山脉以东的美国中部地区,的确存在一片面积约在15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地。无论从面积和海拔来看,都与今天今天的蒙古国相当。当然,这两个相似数据本身,并不能让我们将之和草原联系起来。真正让这片高地,有机会与“草原”二字相关联的,是其不超过500毫米的年平均降水。以我们在旧大陆的经历来说,如果人类不兴建水利工程,纯粹依靠自然降水的话,草本植物和那些游牧者,将在这一地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如果以我们在中美洲的研究结果来看,作为北美最为高大的山脉,落基山脉应该是很有机会在它的东麓地区,用地形雨造就一片多水之地的,一如索科努斯科山对东麓雨林地带的塑造一样。问题在于,地形只是影响降水量的因素之一,相比之下风向的作用要更大。墨西哥湾北部(美国东南平原)雨热同期的亚热带气候,受益于每年夏季从东南方向吹来的季风(虽然会因此有飓风灾害);中美洲雨林地带的形成,归_geng到底则是因为东北信风的存在,将墨西哥暖流上空的暖*气流,吹向了玛雅人的生存之地;在哥伦布决定向西探险,寻找中国和印度的时候,这gu东北信风亦曾经帮助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完成这次发现之旅。只是到了美国所处的中纬度地区,大西洋之上所刮起的就不再是东北信风,而是著名的“西风”了。
环行于北纬35°~65°之间的西风带,曾经帮助哥伦布的船队回到了欧洲,并且为纬度偏高的欧洲大陆,带去了丰沛的降水以及相对温暖的气候。想象一下,纬度甚至比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还要高一点的大巴黎;同纬度平移到北亚,就会落到贝加尔湖中的柏林,如果没有西风的帮助,将会成为什么样的苦寒之地,你肯定能够更加真切的_gan受到西风之于欧洲大陆的重要x了。只是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欧洲大陆借助西风得到了大西洋的厚爱时,北美大陆却不得不成为牺牲品。
作为补偿,太平洋水气同样在西风的作用下,被带入了北美大陆,并为美国西海岸地区带来充足的降水。以太平洋海岸城市西雅图为例(位于北纬47度36分35秒),这座城区年平均降水量达到1000毫米左右,山地降水甚至能达到3000多毫米的城市,在美国便素有“雨城”之称。然而科迪勒拉山系的存在,阻挡了太平洋水气在北美大陆的进一步shen入。地理阻碍,不仅让山系腹地盆地(美国大盆地)呈现出大片的荒漠状态,同时也在落基山脉以东的高地区造就了“雨影效应”。在西风的作用下,落基山脉以东地区越是离山脉近,降水量反而越小。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