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航海时代,推演方向正确,过程却大大出乎意料的尝试比比皆是。比如哥伦布认定向西航行能到达日本和中国并不算错误,只是没想到距离会那么远,并且中间还隔着片新大陆;麦哲伦在横穿太平洋之前,同样低估了这片大洋的宽度,以至于差点在太平洋腹地全军覆没。疑问在于,葡萄牙人在1500年的这次航行,本质并不是一次探索之旅,而是为了巩固之前的成果、带回利润可观的香料。以这次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来说,去走一条完全未知的航线,的确有些太过冒险。至于发现巴西和修订版的教皇子午线这两件事,谁为因、谁为果,目前看起来已经很难认定了,但可以明确的是,葡萄牙人肯定是在“南*道洋流”的帮助下发现了巴西。
回到洋流的问题上来。向西南方向漂流的“南*道暖流”在遇到巴西大陆之后,转而开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与*道渐行渐远的洋流,从此不再以“*道”为名,而是改名为“巴西暖流”。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葡萄牙人看到了隆起的巴西高原,并在巴西中东部的塞古鲁港登陆。对于船队来说,这次发现不仅让他们给国王带回了一份大礼,更能够为船队及时提供补给,以及舒缓船员的心理压力。否则的话,兜这么一个大圈子才看到非洲大陆,天知道船上会发生什么。
虽然发现巴西是个意外,但兜着圈子去好望角的设计并非没有可行x,顺着巴西暖流一路南下,葡萄牙人的确可以在南纬40度左右jin_ru西风带。从洋流的角度说,这一地带又被称之为“西风漂流”。由于南半球大陆诸大陆与南极洲的距离较远,整个西风带的洋流还能够形成一个环流系统(被称之为“西风环流”)。理论上看,光靠这条环流带就可以完成环球旅行,并验证地球是圆的了。不过在当时,即使发现这一规律,应该也不会有人愿意这样尝试的。所谓“四十度以下没有法律,五十度以下没有上帝”,南半球西风环流带的恶劣海况,足以让你打消借助顺风顺水完成环球旅行的诱惑。
尽管“西风环流”区的海况那么不尽如人意,*道暖流还造成了意外(虽然是个美丽的错误),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环境如何,而在于人类能不能发现规律,并加以利用。比如要是从巴西南下的葡萄牙人,在接近好望角后由于某种原因不想继续前行,而是想回到葡萄牙的话,对应的南部非洲海岸线还有一gu被称之为“本格拉寒流”的洋流,把它们带加*道附近。也就是说,南*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在南大西洋组成了一个“南大西洋环流”。事实上这种环流现象在每片大洋上都存在,航海者们用时间和生命积累的经验,就包括对这些洋流流向的了解。
最终西风并没有对1500年的这支船队起到直接帮助。登陆巴西的葡萄牙船队,很快抛弃了巴西暖流。在沿海岸线航行了600多公里之后,船队开始回归了原来目标。这是因为,在沿海岸线南行至里约热nei卢之北时,船员们发现这片大陆开始向西收*,海岸线变成了东西向。这意味着继续沿海岸线前行的话,将再次与好望角的方向背道而驰。一边是前景明确的香料贸易;一边是地理和政治风险不明的探索工作,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不需要太多的权衡。此后船队开始转向东南,朝着好望角方向直航。
葡萄牙人开始转向东南时,已经jin_ru了东南信风带的范围。船员们需要T整它们的风帆,以适应逆风航行的状态。同时这样的线路,使得船队基本上没办法沾上西风带的光。考虑到西风环流带的海况如此不稳定,这样的选择也许是一种幸运。事实上,即使是处在西风带外围的好望角海域,气象状况都很是捉摸不定。一个让人叹息的情况是,好望角的发现者、巴西之旅的参与者—迪亚士,最终就是在这次航行中葬身于好望角水域(同时还有4条船只沉没),至死都没有完成jin_ru印度洋的梦想。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