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年的法国人来说,圣劳伦斯河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沿着这条加拿大第二长河流延伸贸易线,来自法国的皮毛商们能够与更多的土著接触并收购到毛皮;二是这是一条向南延伸的河流。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了,今天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线的西半部,是由一条直线—北纬49度线所决定的,如果将这条直线一路向东延伸的话,它刚好延伸到到圣劳伦斯湾河口一带,其与横亘于“五大湖”湖面之上的美加边境东半部之间,包夹而成了一片看起来像是美国身上割取的三角地带。单从纬度上你应该也可以_gan受到,这个主要以“圣劳伦斯河流域”为主体的三角地带,应该有机会成为整个加拿大最温暖和最适宜人居的区域。
这个结论的确大体正确。之所以不说绝对正确,是因为在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下,加拿大西部沿太平洋的海岸线部分气候还要更温暖些(虽然纬度超过了49度),并且成为了加拿大的另一个人口稠密区。然而无论从面积、总人口还是历史来说,无论你把视线定位在北纬49度线以南,还是锁定在“圣劳伦斯河流域”这个关键词上,这个突出部在加拿大的核心地位,都是无可动摇的。一个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的_gan受这一地区的重要x:如今加拿大的总人口在3700万左右,假如当年美国有如今那么强大的实力,并且在霸道到一定要将全部的美加边境线以北纬49度线进行切割的话,那么今天的加拿大的人口就还要少上2000万了。
追_geng溯源,加拿大能够将控制线延伸到五大湖,并不是因为当年阻止美国独立的大英帝国有多努力,而是源自于法国人的开拓。1600年,在英国准备向北美开拓的前夜,已经在圣劳伦斯地区进行了半个多世纪毛皮贸易的法国人,决心正式在圣劳伦斯河布点,以从战略角度保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一如英国经历过多次失败,才在美国东海岸登陆成功一样,法国最初的殖民尝试也遭遇了多次失败。在英国人的尝试中,最大的危险源自于原住民的攻击。而在圣劳伦斯河下游,原本也担心这一点的法国人,却发现寒冷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法国在圣劳伦斯河下游的困境,一定程度是因为这一段河道实在太过宽广。整个圣劳伦斯河下游河道呈现出外宽nei窄的“喇叭型”走势,圣劳伦斯湾西北部的“安d科斯d岛”是河-湾的地理分割点。如果以“安d科斯d岛”西端的水面来计算河口宽度,河口的宽度将达到惊人的130公里。即使在下游河道的最南端,河面的宽度也有13公里。这种开头使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海湾而不是一段河道。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与世界其它大河不同的是,圣劳伦斯河的河道并不是河水冲刷形成的,而是一条原本为冰川覆盖的海底海峡。在地质运动将其抬升之后,才因承接上游的冰川融水而成为了条淡水河。
这种形状和宽度,使得海水与淡水在圣劳伦斯河下游,始终处在博弈状态。冰冷且比重较大的海水,在下层努力往下游河道渗透;淡水则从上层突围注入圣劳伦斯湾。如果不是圣劳伦斯河水量够大,相信这段宽广的下游河道,属x就应该是海湾了。尽管如此,圣劳伦斯河下游的水文属x还是呈现出很强的海洋x,更容易受到外部恶劣海况的影响。
好在圣劳伦斯河并不总是那么宽,如果你从安d科d斯岛出发,重走下当年法国人的探索之路,在溯河而上600公里后,你在河道中央会发现一个挤占了大半河道的岛屿—“奥尔良岛”。河道在这个岛屿之西骤然收窄至一公里左右,由此再往西南方向延伸的圣劳伦斯河,开始呈现出正常淡水河的状态。地理上看,位于奥尔良岛西南的这个河道收窄处,就是圣劳伦斯河中、下游的分割点。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