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格会”又被称之为“教友会”或者“公谊会”。其信仰者与清教徒们的共同点,在于不认可与神交流的权力由祭司阶层所掌控。无论这个祭祀阶层是由罗马教廷任命,还是置于英国的王权之下;不同点在于,清教徒以及其它新教信仰者,都认同圣经应该具有最高权威x和神圣x,个人可以通过圣经来与上帝沟通。为此,神职人员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他们的使命是帮助信徒更好的理解教义,而不是形成一个利益集团并掌控话语权。与之相比,贵格会的改革则更为彻底。尽管贵格会的教友们也认为圣经有其获得启示的价值,但更认同信徒个人可以通过静默冥想获得上帝的启示。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修行方式,在世界各地、各种宗教中都普遍存在,中国人更不会_gan到陌生。有鉴于此,很多贵格会团体甚至不需要牧师。
大多数宗教改革者,都认定自己不是在进行一场宗教改革,而是在恢复宗教的最初的面貌。从这个角度来说,贵格会的思想无疑要更原教旨。最起码它的信徒可以从逻辑角度认为,在先知们的言行没有被整理成文之前,获得神启的方式就是他们这样。顺便说下,贵格会中的“贵格”二字(quake),直译过来的意思是“颤抖”。对这个名称来历的普遍看法是,在最初的修行聚会过程中,信徒们常常会因为得到了神启而激动的混身颤抖。考虑到它的信仰特点,这种现象的出现实属正常。
尽管贵格会回归宗教本真的想法要更加的原教旨,但就这次宗教改革来说,将权威归于圣经本身而不是固化了的祭司阶层,是其最核心的特点。对圣经权威的认可,能够让包括清教徒各派在nei的新教信仰者们,在意识形态的最高层面形成统一(这种认知,也是“新教”被视为一个广义教派的基础)。反观贵格会的认知则显得非主流,以至于在被很多人基督徒认为是异端邪说。由此导致很多贵格会的成员,也不认为自己是基督教世界的一员。
一如我们一直在说的那样,无论在什么时代,因为理念不同分门立派都是普遍现象,那些有机会在地缘政治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教派,会更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贵格会的幸运之处在于,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建立者,是一位虔诚的贵格会信徒。1681年,威廉.佩恩在特拉华河右岸开启了用贵格会理念建设殖民地的“神圣实验”。由于威尔明顿(新瑞典的政治中心)及其以南的河口地区,此前已经有瑞典、荷兰,乃至英格兰的定居者建立殖民点,贵格会将殖民地政府设在了更上游一点的费城,以使得贵格会有更多空间开展这项实验。
比之清教徒在马萨诸塞殖民地的做法,贵格会的管理理念要更加具备包容x。为了凸显信仰中的包容x,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并不排斥其他宗教信仰者前来定居,对于原住民及之前生活于此的瑞典人、荷兰人,以及其它信仰的英国人都一视同仁;同时,每一个成年男x定居者都具备投票权,而不是像新英格兰地区那样,以信仰或者财产来限定政治权力。为了让这片殖民地更加的接近理想国状态,崇尚和平的费城贵格会政府,甚至认为宾夕法尼亚州不必有军队的存在。
应该说,“宾夕法尼亚州神圣实验”的想法是好的,但在丛林法则时代,过于理想的*作注定会遭遇失败。这一实验最大的难度在于说_fu“新瑞典”部分的殖民者。在费城以南的特拉华河河口地区,那些非贵格会信徒的定居者,虽然认为贵格会政府的宽容x对自己有好处,但却不看好这项实验,以及贵格会有些“异端”的教义。更重要的是,从地理位置来看,河口地区总是最有经济前景的。这一地区的殖民者,并不认为自己的经济上要依附于上游地区。反过来,在上游地区开拓的贵格会,则会需要特拉华湾作为出海口。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