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用来代指古代中国的“九州”概念。汉王朝将“十三刺史部”命名为“州”,的确源出于“九州”概念。具体来说,源起于《尚书禹贡》一书所划定的天下九州。这个最初的“九州”设定亦因此被称之为“禹贡九州”。在“分久必He”的期冀之下,著书之人依山川地势,将统一后的中央之国分割为了九个行政区,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以及雍州。考虑到禹贡一书为九州所设定的地域范围,并没有将河tao地区划入,一般认为这本托名大禹所作之书,成书时间应不晚于赵武灵王征_fu河tao地区,也就是公元前300年这个时间点。
虽然“禹贡”一书的具体成书时间存疑,但“禹贡九州”的规划图被设计出来之时,天下显然还处在诸侯相争的阶段。这一设计更多是对天下归一之后的一种展望。不过成就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秦王朝,在行政规划上并没有参照《禹贡》一书的设计,而是仅设计了郡、县两级行政区。汉武帝的“十三刺史部”设计,算是真正的将这一设计理念落地。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三国中才会看到曹*击败黄巾军之后,收其j锐所编成的军队被称之为“青州军”;董卓及马超家族的兴起之地为“凉州”;*壁之战所争夺的焦点是“荆州”;最终让刘备得以安身立命的地区为“益州”。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然而单一数量来看,你应该也能_gan觉到,汉王朝所设立的“十三刺史部”,并不完全是对“禹贡九州”概念的照搬。这一方面是因为,为了与“九”这个中国人认为至尊无上的数字相He,“禹贡九州”的设计本身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汉王朝所覆盖的版图已然超出当年“禹贡九州”设计者的认知,对于这些较晚纳入中央之国范畴的地理单元,需要进行He理的安排。不过无论是理想化的“禹贡九州”概念,还是汉王朝落实在行政设计上的“州”,其划分的基本原则却是没有变化的,那就是“山川形便”。
“山川形便”指的是_geng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单元,进而切割行政区域的原则无论在“地缘”还是“地缘政治”层面,“山川形便”都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其核心要义在于,行政区划应该以地理为基础。在西方,最先明确提出_geng据这一原则认定行政区边界的政治家,是1661年-1715年执政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这位将法国推向极盛状态的君主认为,法国应该以自然界的天然地理特征做为领土边界。这些天然边界,能够帮助法国抵御外部侵害。
这一观点被称之为“天然边界/疆界”或“自然边界/疆界”理论(行文中将以“天然边界”称之)。虽然亦有观点认为,“天然边界”理论是著名的红_yi主教黎塞留最先认可,或应该迟自法国大革命时期才被确立,但不管哪个时间点更为准确,都意味着最起码在17世纪以前,将自然边界与政治边界相He的理论在西方都没有成型。由此你才会看到在欧洲历史上,一个国王所领有的土地,经常会如飞地般的存在于另一个王国境nei。
无论是东方的“山川形便”还是西方的“天然边界”理论,其诞出都与“大一统”意识和“中央集权”理念的出现有关。裂土分茅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更多是靠一tao彼此都认可以封建规则来运行。这一背景之下,天然边界的作用并不像后世那样大。在中国jin_ru大一统模式之前,这种情况同样存在。最为典型的就是“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三国犬牙交错的领土格局。这三个被He称为“三晋”的国家,之所以形成那么复杂的领土结构,是因为它们当初还在晋国nei部,通过封建制度领受封地时,并没有独立成国的需求。尽管“三晋”在独立之后,都意识到这种格局对彼此都是一种牵制,并因此在历史上多次进行领土互换。无奈初始设定过于混乱,几乎没有可能T整出一个三家诸侯都满意的方案。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