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到点,秦帝国首先要在陕北或者陇东高原上修建尽量便捷的道路。沿河谷修建道路是最常见的通行方式。纵横于陇东高原的水系是“泾河水系”,这条夹杂着大量黄土的河流,在关中平原与水质较清的渭河相交之时,还造就了一句著名的成语—泾渭分明。覆盖陕北高原的水系则稍显复杂些。这是因为,陕北高原向北一直延伸到前tao平原南部,没有一条河流能够纵穿其间,串连起分布于高原的所有河流。其与陇东高原相接的南部,为“北洛河”水系所覆盖。而自延安及其以北的延伸部分,则渐次分布着很多独流向东,注入西河的河流。如滋养了红色圣地延安的延河、留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千古绝句的无定河(米脂和绥德及榆林属于无定河流域);以煤矿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的窟野河(诞生了鄂尔多斯和神木两座黑金之城)。
整个陕北高原位置最北端的河流,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旗政府所在的“塔哈拉川”。这条横穿县城注入黄河的河流,长度还不到20公里,与河tao平原的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理论上,如果能够打通一条纵穿陕北高原的道路,秦军就可以避开鄂尔多斯草原,从关中一路向北直达前tao平原。只是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陕北高原并没有一条纵容整个高原的河流。在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上,修筑一条横切诸多河谷的道路,在技术上的难度可想而知。
高原东侧被称之为“西河”的这段黄河,看起来倒是可以承担这样一个任务。由于身处晋陕两省之间,这段西河河谷又被称之为“晋陕大峡谷”。从位置上看,这样一条近乎直线的峡谷,就像是一条天然通道般的存在。2017年8月,沿晋陕大峡谷修建的公路开通。这条南起华山,北至陕西最北端的府谷县,全长800多公里的沿黄公路,一经开通便以其沿途串连起诸多自然、人文景观,而引发了世人的关注。
如果秦人当年也能够沿晋陕大峡谷修建一条不间断道路,那么关中平原与河tao平原之间的连接问题将完美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条完全处于农业区nei部的道路。然而“沿黄公路”的开通时间,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这在这两千多年前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不考虑峡谷沿岸有很多断崖式的地形,秦人也很难在每一个支流河口修筑一座桥梁。就算秦人能够做到,对于一条纵横千里的快速通道来说,任何一座桥梁的受损(尤其是在山洪爆发的夏季)也都可能让整个行动陷于瘫痪。
当然,如果不考虑快速机动问题,在诸河谷中不断切换的方案,还是足以帮助秦人打通一条,连接关中与河tao的交通线的。问题只在于,秦帝国需要的是让帝国中央直接对河tao平原的安全负责。那么,这项任务在技术上就真的完全无解了吗?最起码对于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的始皇陛下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完成的。公元前212年,距离帝国陷入崩溃还有两年时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期间驾崩),帝国开始着手修建一条始无前例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在于它选择了一个能够避免河谷切割的筑路方案。两片相连的土地,之所以会被分割为两个地理单元,在于它们在地势上能够自成体系。水系结构是这种自成体系的直接映j。在陇东高原及陕北高原南部,泾河与北洛水会通过各自独立的水系,将降落在各自覆盖范围nei的降水,汇集起来送往关中平原。找到这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不仅意味着找到了两大高原的分割线,更意味着找到了一条不会被河谷切割的天然路基。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