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在整个华夏文明史中,黄河曾经多次在荥阳台地的东北部改变流向。时而向东北方向由渤海入海,时而向东南方向由黄海入海。但无论是在禹贡九州概念形成的战国时期,还是正在解读的三国时代,黄河都是从三皇山之北流过,再向东北方向注入渤海的。这意味着,如果济水的源头真的是在王屋山,它势必会面临一个与黄河相交的问题。实际上,即便黄河变道南流,其与由山东北部入海的济水也会出现一个相交的问题,只是这个相交点不会在荥泽一带罢了。

那么发源于王屋山,横穿整个河nei地区的济水,是如何kua越黄河的阻拦,抵达荥阳台地的呢?古人对此的解释是“潜行”。即清澈的济水在与浑浊的黄河交汇之时,没有与之相融,而是从黄河的下面穿行而过,然后在荥泽重新露出地面。这种说法看起来十分神奇。在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区,的确有地表河流借助溶洞潜行的情况发生。然而很难想象,这种现象会发生一片被疏松黄土覆盖的平原之上。顺便说一下,在当代实施的“南水北T”工程中,借助现代工业手段在黄河河床之下铺设管隧,人类已经实现了让另一条河流,从黄河底下潜行而过的设想。

然而在古代,潜行的思路只能算是脑洞大开的想法。类似的想象并非只在济水的流向中浮现。代表西汉王朝打通丝绸之路的张骞就认为,纵横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其实是黄河的上游。塔里木河南源所指向的山脉,则是上古名山“昆仑山”。这一认定固然在地缘政治上有着积极意义,能够让隶属于中亚板块的塔里木盆地,与身处东亚的华夏文明,通过同一条M_亲河联系起来。并且“昆仑山”一名,亦因此而成为塔里木盆地南缘那条巨大山脉的名称。但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塔里木河与黄河在2000年前的误会告诉我们,古人在地理认知上存在很大缺陷。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条件,这本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只是在崇古心理严重的中央之国,即难以证实,又难以证伪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更愿意相信,已经消失的济水真的有过这样一段神奇的经历。从_gan官和心理角度看,造成古人形成这一错误认知原因有两个。首先从王屋山上下来的济水在黄河的交汇口,与出口朝东的荥泽正好隔黄河相望。

客观说,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因为一条大河即使在同一位置恰好对应着两条河流,这两条河流也是分别从左右两岸汇入干流。这样相对而行的流向,不会让人产生它们是同一条河流的错觉。而荥阳台地的特殊地势,使得与黄河一山之隔的荥泽之水未能注入黄河,在流向上与黄河对岸的济水流向恰好一至。加之黄河水浊,济水与荥泽水清,如果站在荥阳台地的边缘山地上,你很容易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觉:清澈的济水与同样清澈的荥泽是一体的。黄河虽然从它们之间穿越而过,却并没有影响二者之间的联系。

其次,济水穿黄河而过却仍能保持清澈的想象,符He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激浊扬清的j神追求。事实上为了让济水变得更神奇,古人还为济水在王屋山上寻找到一个,与之与没发生地表联系的水潭作为源头;并且在位于中原腹地的济水(原阳-定陶段)因为干旱而断流时,将之视为再一次的潜行。使得济水不仅拥有潜行于黄河之下的神秘能力,还进一步升级为了一条 “三隐三现”的神秘河流。这些神奇x,亦让济水成为了当时被祭祀最多的河流。

现在,通过地理分析我们已经清楚,古人所认定的“济水”实际是三段受益于不同山地的河流:一是发源于王屋山、止于黄河北岸的西段;二是发源于嵩山,向东横穿中原腹地的中段;三是发源于山东丘陵腹地,经大野泽转而由丘陵外围注入渤海的东段。这三段济水中的中、西两段,大部分时候时相连的,西段与中段的连接则完全出自于古人的想象。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6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6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