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汉时扬州的设定来说,除了江淮地区的东部被划给徐州,以及在禹贡设计九州概念时,还未纳入中央之国范畴的岭南地区,另行建制了“交州刺史部”之外,基本算是遵循了最初的蓝图。对应现在的行政区划,扬州刺史部的范围包含有:安徽的淮河以南部分、江苏的长江以南部分,以及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全境。
每一个板块都有它的核心区,在农业就是生产力的自然经济背景下,这样的核心区通常会是板块nei部的一处大平原。扬州刺史部的核心区则是长江下游与南部丘陵之间,以“太湖”为核心的一片平原之地。在三国时代,这片两面环江、一面临海,背靠山地,行政上对应现在苏南、浙北、上海的大平原被称之为“江东”。遵循这一历史名词,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江东平原”。作为吴国的_geng基之地,“江东”二字在三国的出镜率不可谓不高。只是你很容易发现,三国之人口中的江东,为什么与1500多年后,乾隆眼中的江南重叠度那么高?这是因为所谓的“江东”其实就是“江南”。之所以用不同的方位命名,概因地理环境的变化,所引发的的主观认知差异。
长江虽然不像黄河那样享有“九曲十八弯”之名,但也绝非一条直线东流的河流。地理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节点,分别为重庆与湖北交界处的湖北宜昌市;江西、安徽、湖北三省交界处的江西湖口县。其中湖口之名,得自于其鄱阳湖口的地理位置。每一个节点,长江的流向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鄱阳湖口以东,这种改变尤为明显。受江南丘陵地带的山势影响,长江下游开始向东北方向流淌。尤其芜湖以北至南京段,长江的流向几成南北向。
今天,湖口至南京的这段南北向长江,大部分位于安徽境nei。有鉴于此,这段长江现在还有一个名称—皖江。至于南京以东这段东流的长江,则拥有一个更古老的名称—扬子江。近代在中央之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之后,扬子江畔因其地理位置优势,成为了整个长江流域对外贸易的窗口,并在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占据了核心位置。正因为如此气扬子江的音译“Yangtze River”,成为了长江英文名。然而在两汉三国时代,正在发育初期的扬子江,更多还只是作为一条难以逾越的天堑,存在于地缘政治舞台。皖江才是整个长江下游的关键先生,及划分地缘板块的主参照物。以之来做参照物的话,所谓的“江东”的定义应该是“皖江之东”;而后来的江南,则可以被认为是“扬子江之南”。
尽管“江东”与“江南”的地理指向一致,但二者的地缘气质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一提到江南,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以及诸如:天堂胜景、鱼米之乡、吴侬软语等带着富足和休闲意味的词藻。不过提到江东,画风就为之一变了。无论是春秋时争霸于江东的吴越两国,还是三国时鼎立于江东的孙吴政权,都自带一gu任侠之气。若以宋词的流派来比拟,“皖江之东”时代就好比气象恢弘、视野广阔的“豪放派”;jin_ru“扬子江之南”阶段后,则似婉转含蓄、儿nv情长的“婉约派”。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