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不是所有皖江以东、山地以北的低地区,都能够被纳入太湖平原的概念。以当下的行政区划来说,属于太湖平原范围的地区,除了东端较晚成陆的上海以外,还包括太湖东、北部,江苏境nei的:苏州/无锡/常州(包括为镇江所辖的丹阳县)地区,以及太湖南部归属浙江的:杭州(钱塘江以北部分)、嘉兴、湖州三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很多时候会看到“苏锡常”、“杭嘉湖”这两个,由三地并联组成的地缘板块概念。
将上述行政概念地理化的话,可以进一步将之命名为:苏锡常平原和杭嘉湖平原。抛开处于太湖平原边缘,最终在近现代依托江海之利崛起的上海不说,无论在江东还是江南时代,真正展现太湖平原竞争力的,是苏锡常平原和杭嘉湖平原。只是你同样很容易发现,如果我们把江东定位为“皖江以东”,并且认定山地以北的低地区,才是江东概念的话,太湖平原也并不是江东的全部,并不是皖江与海洋之间这片低地区的全部。
一如江淮之间的“淮南”地区,nei部依地形和位置可以分为:淮西、淮东两部分一样,杭州湾以北、以太湖为地理中心的为片低地区,同样可以分为东、西两部分。与江北的情况相对应,皖江与太湖平原之间,同样呈现出平原与丘陵相杂地形结构。基于其区位,我们可以称之为“江东丘陵”。其行政上涉及:南京、镇江两个江苏城市,以及安徽境nei的芜湖、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等皖南城市。上述城市地区在长江以东所辖的低地区,都属于“江东丘陵”的覆盖范围。
与江淮丘陵一样,江东丘陵地区依然是以平原地形为主。丘陵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地理分割及为地区安全增加一层保障。区别在于,江淮丘陵在地理上算是大别山脉的延伸;而江东丘陵则是覆盖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丘陵”,在江东低地带的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丘陵”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讲,丘陵指的是:地表起伏和缓,海拔在500米以nei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低矮山丘。不管是江淮丘陵还是江东丘陵,都符He这一定义。
然而在中国的地理命名中又有三大丘陵之说,包括分列于渤海湾南北的: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以及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东南丘陵”。后者nei部又可分为与长江流域密切关联的“江南丘陵”、覆盖浙南/福建的“浙闽丘陵”、以珠江水系为脉络的“两广丘陵”。这些所谓丘陵的主体海拔均超过500米这个阀值,更生成有诸多超过千米的山脉和山峰,如:泰山、武夷山、庐山、井冈山等等。以此来说,其实是完全不能用刚才的地理定义来涵盖的。在没有更准确的通用名,将之与真正的丘陵区别开之前,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广义的“丘陵”。
回到当下的主线上来。淮西与淮东两个江淮地区之间的地理差异,使之在行政有了不同的归属。在东汉末年,这一差异体现为淮西划给了扬州、淮东归入了徐州。前者设置了九江、庐江两郡,后者则主要为广陵郡所覆盖;而在皖江以东,帝国中央同样大体依丘陵、平原体质,分割出了:丹阳和吴郡两个二级行政区。单就扬州的情况而言,覆盖太湖平原的“吴郡”无疑是核心区,这一地位早在吴越争霸时期就已经奠定。
以吴国或者说太湖平原的地理地缘位置来说,当时如果想走出江东jin_ru中央之国nei部地缘博弈的主战场,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向西横穿江东丘陵、长江,然后jin_ru淮西的江淮丘陵,然后再向北kua越黄河jin_ru中原;另一条是向北从正在发育中的扬子江渡江,纵穿淮东的平原地带,最终借由泗水上溯至中原。对于后一条路线,我们在徐州部分已经解释过了。由:邗沟、泗水、shen沟所组成的南北水上大动脉,成为了后来吴越两国北上争霸的主通道。这样一条连续在2500多年时间发挥作用的战略通道,也成为了后来建制江苏省的地缘大背景。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